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精神,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8月12日,中共揭东区委宣传部派出3名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主题赴新亨镇北良村,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北良村位于新亨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约5公里,东临北河并与硕和村隔北河相望,西接下坡村、玉湖镇下坡村,南与揭阳产业园桂岭镇玉白村,北与秋江村、楼下村尖石。北良村分大良岗经联社和北陇经联社两个联社,全村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传统经营是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甘薯、花生、大豆、蔬菜、淮山、菜脯等农作物。北良村现有总人口13190人,2627户,共有党员285名,设党总支1个,下设6个党支部,现有村“两委”班子12人。近年来,北良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多方合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被评为“揭阳市特色村”。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党建引领,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近年来,北良村党支部铆足干劲,提升村党总支对北良村各项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组织领导能力,带领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使得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群众居住环境不断优化、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1.建强队伍,以学促做。北良村党总支严格规范组织学习生活,以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重学习、抓班子,强队伍、夯基础,为村级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不断拓宽两委干部视野,加强与外出履职的乡贤干部交流,学习其他地方先进的建设和管理经验。积极申报市基层党建“双标工程”创建项目,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双标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基层党建工作新标杆、新品牌,以党建促治理、以党建促服务,推动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2.问计于众,定标定向。由于北良村没有突出产业,需引导村民通过从事农副产品批发零售谋取致富道路。村“两委”干部主动作为,通过走访村民、拜访村民理事会长辈、请教乡贤等方式,建好当地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的投入和使用为村委会带来了年30多万的集体经济收入,解决了大部分行政办公经费、环卫经费支出。同时,北良村在确定在抓好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团结各方力量,围绕打造美丽乡村的目标,全面开展环境大整治,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3.“头雁”引领,担当作为。农村发展不仅要有好思路,更要有担当作为的引路人。为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北良村通过“五个一”,即“一场党员村民代表会、一封告村民的公开信、一个违建相片公开栏、一份限期拆除通知书、一个包案责任人”的工作方法,拉开拆违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两委”干部以身作则、直面问题,率先拆除自家房屋,为工作打开局面。同时,村干部还经常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多渠道筹集资金,购买粮油、大米等生活用品,发放给村民,关心帮扶村内老弱贫困户,提高群众对村干部工作的认可度。
4.水岸同治,建美乡村。一是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突破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于效果显著,获得上级专项资金奖励。同时,近年来完成了党建文化阵地、道路设施、健身设施、卫生设施、垃圾转运等建设和使用,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做好水体治理,做好“绿水”文章。近年来,投入约1200万元,对全村总长约46公里排污管渠进行升级改造,并对辖区范围内下水道进行疏通清淤,消除安全隐患;同步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开展村内鱼塘截污和清淤等措施,连通村内三个主要水面,形成梯级跌水的水循环系统,将“死水”变“活水”,并以叠水形式呈现景观效果。
(二)汇聚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
北良村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血缘、亲缘、地缘优势,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加强与乡贤的联络沟通,凝聚人心,共叙乡情,动员乡贤助力家乡发展。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北良村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乡贤出力、村民参与”的运作机制,在基层治理中,形成稳定的治理结构。
1.乡贤出力,建美乡村。北良村充分发挥乡贤在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中的咨询和助推作用,成立乡贤理事会,负责提交乡贤评议,规范资金管理制度、人员任职要求及监督制度,乡贤捐款主要用于民生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修建宫场路并升级改造了1280米良岗大道,并逐步推进村道硬底化建设;2019年,建设益民路、益民桥、益民公园、现代无障碍公厕、益众路、益群路,配套仿木围栏、路灯、绿化、排水设施等;2020年进行公园周边及莲花池亮化打造,在全村各片区及主干道配套安装垃圾分类公益亭,为村民提供便利的交通和更多的休闲活动场所。乡贤对家乡的贡献不仅在资金支持上,他们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关爱老人,加强村民对北良村由认同感、归属感,激发村民关心家乡建设,起到较好的乡风传承作用。
2.互惠互利,共同富裕。北良村充分发挥本村农民工匠工程建设队的优势,整合群众力量,建设美丽乡村。在北良村外出打工的村民中,从事工程建筑施工、室内装修占大多数。在建设北良村民生设施过程中,村“两委”干部将“机会”留给了这个群体,探索农村工程项目建设模式,即成立“慈善会”机构,由懂设计的乡贤设计规划,由村农民工匠专业施工团队施工,由村委会负责建筑材料采购,由乡贤专业人员和村委干部监理的模式,在保证工程质量、提供就业的同时最大程度节约资金,这种模式也成为激发村民建设家乡的实际载体。同时,在一些环卫工作中,村“两委”干部充分考虑一些收入较低的群众,将村环境整治的公益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他们落实。有了这种模式,乡贤更乐于捐赠资金到北良村,接受慈善捐款逐渐增加,近年逐渐有年轻一辈外出打拼创业成功的年轻人加入,北良村因此也有了大刀阔斧建设民生工程的里子和底子。
3.村民自治,共商共建。由于村民扎根农村生活历史久远、姓氏人口数量差异较大,相互之间都有一层“透明隔膜”。北良村“两委”班子深刻认识到,要打破隔膜,营造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乡村淳朴氛围,必须形成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共治平台,充分推进基层民主协商治理,而基层议事制度的建设是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的关键一环。在农村发展中,北良村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主观意愿,引导、激发和调动群众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并村“两委”干部中充分沟通商议,共商发展规划。通过协商议事,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使北良村乡村规划能充分体现村民意志,保障了村民权益。
三、存在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将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在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中发现,北良村在生态宜居、治理有效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在其他方面较为薄弱。
1.内生动力不足。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实现生活富裕。只有“村强”,才能实现“民富”。北良村的产业积贫积弱,仅靠传统农业作为基本支柱,没有形成规模集体经济资产,缺少集体经济收入,大部分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于乡贤捐赠。仅有服装加工等手工业初具规模,特别缺乏优势特色亮点产业,核心竞争力薄弱。
2.乡风文明不浓。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北良村村容村貌良好,生活环境宜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为健全,但是由于两委班子文化水平较低,在推动打造乡村文明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面仍较欠缺。
四、意见建议
要聚集各类资源要素,以“一盘棋”的思想下好乡村振兴、全面小康这盘棋,打造“有形、有神、有效”的美丽乡村,让美丽北良在广袤农村展现直观可感的现实模样。
1.强化“产业旺”保障,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一是做好“一村一品”。北良村草木茂盛,村民因地制宜开展苗木开发产业,开设有木材加工作坊和园林种植园,要聚集各种资源要素,发挥致富能人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让产品“走出去”。二是引导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依靠挂钩帮扶单位、乡贤力量,采取多种合作组织形式,加强技能培训,解决技术与销路问题,推动形成资源互补、合作共赢。三是狠抓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要利用好北良村美丽乡村优势,不断提升亮点,以旅游观光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2.打造“乡村美”品牌,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一是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以符合农村特点、农民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农民自觉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二是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优秀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三是要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旗帜鲜明地引导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