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詹镇赤澳村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建设鲍鱼苗养殖场,为村里贫困户提供就近就业机会。翁兴耀 摄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截至今年3月底,惠来县共有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10489户38118人,10480户38088人纳入年度脱贫,并实现有序退出,脱贫退出率达99.92%;58个相对贫困村实现出列,贫困村出列率达79.45%.
●坚持产业扶贫农民组织化、种植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重点打造南药、凤梨、新安大养殖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多亏有了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有盼头!”在省盐业集团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惠来县仙庵镇华园村贫困户胡宝贞,每个月有了低保金的帮扶,孙子孙女们也都得到了教育扶贫资金的资助,一家人对生活充满了憧憬……
这是惠来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的一个缩影。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以来,惠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各级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支持帮助下,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截至今年3月底,该县共有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10489户38118人。按照省、市相对贫困户相对贫困村退出工作部署,该县共10480户38088人纳入年度脱贫,并实现有序退出,脱贫退出率达99.92%;58个相对贫困村实现出列,贫困村出列率达79.45%.目前,该县正全力抓紧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今年6月底前实现所有相对贫困人口有序退出、所有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健全工作机制,凝聚脱贫合力
为扎实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惠来县一直将其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突出党建引领,深化思想认识,强化担当实干,积极实施“脱贫攻坚六步工作法”(即底子逐步明,任务要分清,措施要精准,整改有期限,领导要带头,考核动真格),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真抓实干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为充实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力量,惠来县切实优化扶贫开发工作机构设置,根据脱贫攻坚工作实际需要,县、镇两级合理抽调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扶贫开发工作专班,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稳步铺开。
惠来县还不断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县党政主要领导带头严格落实遍访贫困村制度,坚持“一把手”亲抓亲管,一线指挥协调,充分利用周末及节假日等时间,深入贫困村开展扶贫调研;严格落实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帮扶贫困户制度,压紧压实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县直及部分省市驻惠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镇班子成员挂钩联系省定贫困村,危房户,未退出贫困户,全面系统梳理落实贫困户各项帮扶政策,明确挂钩责任,统筹形成脱贫攻坚整体合力。
此外,惠来县还不断健全扶贫、民政、教育、人社、住建等多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切实掌握扶贫动态情况,抓好“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建立健全返贫监测机制,定向动态监测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及时发现贫困人口返贫风险,对症施策,适当通过临时救助、政策扶持等方式解决返贫难题,强化脱贫攻坚政策执行成效的跟踪落实。
建设美丽乡村,改变落后面貌
走进惠来县省定贫困村靖海镇前吴村,只见平坦整洁的水泥村道两旁绿树成荫,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占地约200多亩的文化公园里到处茂林修竹,鸟语花香,亭榭廊台,美不胜收;村民房屋外墙一幅幅彩绘图画色彩艳丽、主题鲜明,展现了乡村振兴、乡村脱贫的喜人景象……近年来,在扶贫驻村工作队帮扶下,惠来县各贫困村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实现华丽蜕变。
长期以来,受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因素的制约,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进驻惠来县各贫困村的帮扶单位,积极发挥部门优势,筹措帮扶资金,真金白银投入到了贫困村的村道硬底化、路灯配套、文化广场建设、危房及旧厕改造等村政建设中去,有效改变了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在省定贫困村鳌江镇澳上村,以往由于村路灯设施落后,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在东莞市扶贫驻村工作队帮助下,澳上村在该村村道和各主要路口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并对村公园路灯灯泡及蓄电池进行维修更换。通过对全村101盏路灯全面更换LED灯头,、明亮的路灯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村民郑永辉高兴地说:“路灯都换新的了,晚上大家出来散步、锻炼更方便了,精准扶贫给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实惠。”
除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也是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以往农村地区脏乱差现象突出的实际,惠来县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垃圾收运外包工作,建立完善一个主体、一套标准、一片范围、一张任务清单、一周一次义务劳动、一月一次督查考核的“六个一”措施,明确了垃圾收运的主体、清理范围、清运量,落实相关责任人及保洁员进行清理,并加强督促落实和考核抽查。这项措施在惠来县隆江镇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随后被推广至全县其他镇。目前,该县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步入常态化长效化轨道,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为积极探索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工作新方法,惠来县还创造性推广“农民工匠”新模式,简化农村项目建设流程,对农村巷道硬底化等进村入户、技术要求不高、村民能够自建的农村小型工程项目,推行由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带头人承接的村民自建方式组织实施,“多快好省”推进了工程建设,助力省定贫困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该模式的实施,有效推动了隆江镇等地相关贫困村巷道硬底化建设。随着一条条水泥巷道在短时间内完成建设,广大农村群众对此称赞有加。“这一模式充分结合了农村的实际,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方便了百姓出行,更帮助了贫困户拓宽了就业渠道,实在是惠民利民之举。”隆江镇见龙村村民林秀真由衷地赞叹道。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不同于以往的资金扶贫、物质扶贫,送钱、送物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唯有发展产业才能形成可持续的扶贫态势。如何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巩固脱贫成果,这是惠来县委、县政府和相关扶贫帮扶单位共同思考的问题。
地处大南山南麓的惠来县,枕山面海,海域面积7689平方千米,海岸线111千米。依山濒海的自然地理位置,为惠来县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惠来县紧紧立足这一实际,坚持产业扶贫“三个化”(农民组织化、种植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重点打造了南药、凤梨、新安大养殖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扎实推进南药、凤梨、冬瓜、胡萝卜、油茶、番薯、大蒜种植和小龙虾、鲍鱼、种禽养殖等10个农业产业万亩工程,在推动惠来县农业全面升级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产业项目带贫减贫作用。
惠来县惠城镇五福田村针对该村可开发利用土地缺乏的实际,充分利用扶贫帮扶单位南方能源监管局的部门优势,创新扶贫思路,采取异地扶贫形式,出资200万元,在广州市黄埔区工业厂房屋顶建设36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扶贫期间该项目每年可为村带来收益31万元,切实帮助该村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增收;惠来县靖海镇后湖村属半渔农村,村里土壤多为盐碱土壤或是荒坡沙地,能种作物的耕地少,该村“两委”干部与精准扶贫帮扶单位东莞市石碣镇驻村工作队充分调研论证后,以“公司+基地+村+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开展胡萝卜种植,助力精准扶贫;惠来县前詹镇赤澳村结合该村地理位置和发展养殖业的规模,在中石油广东销售分公司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于2017年建设了占地面积约14亩,共有260个养殖池的鲍鱼苗场产业扶贫项目,按照协议约定,该项目每年固定收益10%,2018年、2019年均实现收益10万元,将分红分配给该村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贫困户85户430人,贫困户的腰包鼓了起来……根据各贫困村实际情况,扶贫驻村工作队也充分发挥各自所在部门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村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真正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