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各地农村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图为揭西县五经富镇。
一堆堆垃圾、淤泥被清理干净,一个个破旧遮雨棚、违规广告牌被推倒,一座座废旧危房、违章建筑被拆除,各家各户产生的生活污水被截污纳管、生活垃圾被及时清运……如今你走进揭阳广大乡村,最直接的感受便是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明显改观。
生态宜居,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去年以来,揭阳市广大村居掀起“三清三拆三整治”热潮,以实际行动擦亮“美丽乡村”生态底色。人们发现,通过清拆、整治,原本危旧破败、藏污纳垢、杂乱淤塞的地方都被一扫而光,乡村还原了“原生态”本色,乡间视野旷达了,环境规整了,“颜值”刷新了,令人心旷神怡。
“三清三拆”遍乡间 村容村貌大变样
截至今年8月5日,全市已有3495个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并通过市的验收,通过率为92%;省定贫困村和省级示范片主体村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实施“三清三拆”,清拆后怎么办?各地因地制宜,各出妙招,以实际行动作出回答。
普宁市大坝镇马厝宅村拆除村道边的老旧公厕后,对空地进行绿化,将村道点缀成一道风景线,让村庄焕发了新颜。在大坝镇杜香寮村,有一片建设年代久远的老旧房屋,已经成为危旧房。“三清三拆”工作启动后,杜香寮村“两委”组织对该片老旧房屋予以拆除,并对村里的用地进行规划,着手准备建设小公园。
“我们村过去的老厕池,现在已经改造成小公园了,成为村里最靓丽的景点!”在惠来县东陇镇北山村,当地群众乐呵呵地说,此前这处臭不可闻的老厕池,也是老危房、老牛寮最集中的地方,现在已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公园,成为散步纳凉的好去处。
在惠来县靖海镇前吴村,村里民居外墙上,画着一幅幅风格清新、赏心悦目的墙绘,让清拆后的村容村貌别具特色。重新修整的乡间小路、路沿石拙朴而规整,就地取材自该村拆除危旧房屋后产生的石块废料,一拆一建,一举两得。当地村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都称赞村委会“花小钱、办实事”。
各地群众对“三清三拆”成效赞不绝口,纷纷直言农村以往的“脏乱差”不见了,村道更洁净,屋舍更规整,溪河池塘水变清,村庄美了,农村气象新了!
雨污分流精准化 垃圾日清长效化
垃圾、生活污水及水体污染是“三清三拆三整治”的重点。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揭阳市找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两大污染源,对症下药推动农村形成源头治理的良性循环。
农村雨污分流管网是污水收集系统的“毛细血管”。近年来,揭阳市把农村雨污分流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直接最具体的项目、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置工程、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最基础的项目、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最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加大投入,推动每家每户洗衣、洗澡、厨房、厕所产生的污水分别接到沉降井和化粪池,实现精准分流、有效处理。据了解,全市需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的3691个自然村,自去年以来陆续启动建设,计划今年底全面完工,实现农村雨污分流全覆盖。
地下截污纳管被称为“看不见”的工程,其好处显而易见。揭东区玉湖镇詹厝村村民詹小敏说,自从村里雨污分流工程建成后,生活污水四处横流、蚊虫滋生的场景就成为了过去式,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大大改善,“现在村里还有保洁员专门收集垃圾,到处都很干净,村民们都很开心。”
在农村保洁员的背后,是揭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理模式的基本建立。各地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系统和保洁机制的不断完善,让生活垃圾真正有了去处,破解了农村垃圾成堆、乱倒偷焚的难题。在这一模式的保障下,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3.92%,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让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揭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断深化,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渐次展开,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