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市上下“一盘棋”系统谋划,全面推进,狠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去年,全市3.7万户10.58万相对贫困人口、162个省定贫困村全部稳定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面貌发生可喜变化,编制完成1444个村庄规划,建成“四好农村路”2039公里、农村雨污分流工程3559个,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村全覆盖,新增全国文明村镇4个、省卫生镇7个、省级卫生村886个,创建美丽宜居村748个、省特色名村3个……
今年以来,我市重点围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推动全市脱贫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乡村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乡村人才支撑得到增强,乡风文明水平不断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根本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
光伏发电壮大集体经济。
去年年底,我市36998户、105844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162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重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市稳定现行帮扶政策,严格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强化基层走访排查动态管理,着力推动“两不愁三保障”长效化,坚决守住脱贫成果。采取防返贫保险保障,截至3月底,全额资助为全市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脱贫户18333户全覆盖购买了防返贫救助责任保险,涵盖“医、行、住、食、教”等各方面。同时,规范扶贫资产经营管理,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相关交接工作,结合新阶段产业振兴形势要求,进一步探索完善扶贫资产运营管理模式,推进扶贫资产实现增值保值。此外,谋划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结合实际起草我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2021年,我市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重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持续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我市全面发展壮大农业产业规模。
目前,全市已布局普宁青梅、惠来南药、揭东竹笋、揭西茶叶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53个……培育发展了青梅、竹笋、茶叶、蕉柑、凤梨、油茶、红萝卜、冬瓜、番薯、水产品养殖以及禽畜养殖等乡村特色产业,打造本土品牌,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辐射带动广大农村农民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我市创新实施农业产业链“链长制”。阶段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工作,初步构建起“G(Government)+5+N”工作模式,努力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揭阳经验和模式。今年5月27日,我市举行“揭阳市农业产业链‘链长制’签约仪式”,活动得到了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全市首批10条市级产业链共谋划建设项目214项,项目总投资75.89亿元,年链均投资1.5亿元。
我市还高质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紧紧牵住农村承包地流转这个“牛鼻子”,推动土地高质量流转。2020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36万亩,累计流转总面积49.64万亩、流转率40.51%,吸引经营主体800多家。此外,为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土地要素,我市一手抓农村土地流转,一手抓农村耕地三年灭荒行动,做到两手抓、两不误,齐发力、共推进。据2020年底统计,全市耕地撂荒面积共9540亩,计划分3年时间完成复耕复种。至今年4月底,全市已复耕复种面积3354.2亩,占年度任务70.3%.
乡村面貌日益改善
驾车驶入自古有“浮水莲花”美称的揭西县山湖村,宽阔的沥青马路沿着翠绿的秧田一路向前延伸,仙福湖畔清风徐来,白鹭成行。山湖村是我市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阶段来,我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全市上下践行“一线工作法”,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市3859个自然村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村”全覆盖,全市1446个行政村累计创建“美丽宜居村”748个(占51.7%)。揭西县山湖村被评为广东省第二届“十大美丽乡村”,普宁市南溪水乡被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揭西县火炬村、普宁市什石洋村、榕城区西岐村被评为广东省特色名村。
近年来,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提升,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农村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被评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实现“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全覆盖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纳入建设范围的3572个20户以上自然村,已完成3490个,完成率97.7%。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98.0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3.7%,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2016年以来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1455公里,实现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通村组硬化路比例达100%,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率达到100%、列养率100%.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市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奋斗目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