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日宣传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绿色家园,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良好的生态环境理应成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靓丽底色。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贫困群众口袋里的“金山银山”,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共同命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进程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抓手,以绿水青山绘就扶贫底色,必将助力贫困群众走上“产业兴、环境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全面小康。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吃上“生态饭”。“五个一批”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优先摆位,“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在首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而发展注入绿色元素的产业项目,不仅是一条脱贫致富路子,也是一条绿色发展路子。因此,在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要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油茶产业园、经济帮扶林、中草药项目、果树基地……这些遍地开花的绿色产业,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到扶贫工作中,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实现“绿色蝶变”,也让群众吃上了“生态饭”,获得稳定收入。
加大力度整治环境,推进“绿色游”。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前往乡村旅游,亲近自然生态、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地方民风,享受静谧、悠闲的田园生活。要抓住机遇,加大贫困地区环境整治力度,让贫困群众搭上生态旅游的“发展快车”。从清洁能源使用到饮用水水质提升,从整治人居环境到维护原生态绿色景观,从垃圾分类到植树造林,要全方位、多角度凝聚群众力量和智慧,改善贫困地区生活环境,创造生态旅游条件。从挖掘经济价值、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打造高含金量的旅游产品,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定能以“绿色游”刺激消费、带动就业、实现增收。
完善机制长效巩固,赢得“双胜利”。生态扶贫,让“绿”生“金”。如何才能释放更多红利,让群众稳定受益,还需要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一番功夫。要加快对现有绿色产业的提档升级,建立与贫困群众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以奖代补、入股分红,增强产业的带动能力。要引导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公益岗位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群众获得感。要夯实保障基础,政府在真正过紧日子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和使用,永葆生态扶贫生命力。万事贵有恒,以完善长效机制形成合力,巩固好绿色发展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必定会实现脱贫攻坚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全力织密织牢生态环境保护网,进一步深化生态扶贫,在“保生态”中“促增收”,擦亮脱贫攻坚底色,源源不断地为贫困群众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南方网徐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