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永庆坊:广州旧城微改造的文化新地标

2019-01-08 01:17:26 来源:南方日报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来到广州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一、恩宁路永庆片区,广州第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项目

  永庆坊(又名永庆片区)位于具有百年历史、广州最美老街之一的恩宁路,坐落在广州老城的中心地带,是近年广州旧城微改造的文化新地标。2016年,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及配套文件,提出了“微改造”的更新方式,为广州的旧城改造提供了新思路。因为拆迁问题困扰了10年之久的恩宁路改造被重新提上了议程,恩宁路永庆片区成为广州第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项目。永庆坊微改造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的更新改造模式,微改造内容包括方案设计、房屋修缮、立面整饰、街巷修整及业态转变等。

  永庆坊作为恩宁路上一条生活气息浓厚的内街,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广州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走进永庆坊,就如同走进了一幅广州岭南文化的历史画卷。

  二、历史文化建筑都有自身的故事,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永庆坊所在的西关地区,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恩宁路一带地处当年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建筑。其中,永庆坊内有銮舆堂、李小龙祖居、民国大宅等历史建筑以及传统民居,周边坐拥粤剧艺术博物馆、八和会馆等历史文化建筑,附近的多宝路片区内有宝庆大押以及振华楼等,区位十分优越。这些历史文化建筑都有自身的故事,既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李小龙祖居位于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上世纪40年代由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所建。李小龙是国际著名的武打电影明星,其父李海泉同样是岭南文化名人,是著名的粤剧丑生、小生演员,名列上世纪40年代粤剧“四大名丑”。祖居属西关大屋式建筑风格,坐东南朝西北,三进深,高两层,一正一偏的布局,主体为砖木结构,其大门嵌花岗石门夹石,雕花屏风间隔。如今祖居修缮一新,还原了其建筑肌理,重现古建筑的原汁原味。李小龙祖居除作为李小龙纪念馆之外,还附设医武馆。参观者不仅可观赏祖居的风貌,还可体验中医骨科治疗。祖居内主要展出李小龙的照片、电影海报、报刊杂志等各类图文资料以及李小龙的纪念品,并循环播放李小龙的电影片段。

  銮舆堂位于恩宁路永庆二巷1号,是广州粤剧的武家堂口。它始建于民国时期,为八和会馆下属粤剧武打行馆,原名德和堂。原址位于广州黄沙海旁街,1937年因日机轰炸被毁,迁至大同路贤思西,新中国成立后迁至现址。銮舆堂的大门见证了这段沧桑历史。两扇高4米、宽1.1米、厚0.08米的大木门,用柏木做成,原为黄沙八和会馆大门,具有100多年历史。日军侵华时用飞机轰炸广州,黄沙一带被夷为平地,八和会馆亦难幸免,但这两扇柏门竟然岿然不动、分毫无损。黑漆漆的大门饱经沧桑,至今仍是坚固如昔。

  三、如今的永庆坊,已经成为市民游客汇聚的“打卡地”

  广州作为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并不只是简单地对建筑、环境等进行物质空间层面的改造,更重要的是以“绣花”功夫分类推进社区微改造,尤其是对待历史文化街区,要实现微改造中的文脉传承。在中心城区的布局和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上,要注意将建设城市文化生态与提升城市形象相结合、将岭南文化内涵与时尚元素相结合、促进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功能相匹配。

  荔湾区永庆坊经过微改造后,已成为具有岭南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集骑楼街、西关大屋、名人祖居、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于一体。除了对历史建筑进行整旧如旧的修缮,永庆坊微改造还对公共空间进行了改造,并且引入咖啡店、剧场表演、文创小店等业态,汇集众创办公和文化创意产业。在这里,既可参观具有独特岭南风情的历史建筑,又可观看话剧、粤剧表演,体验粤绣等非遗项目,集休闲、娱乐、观光、创意于一体。如今的永庆坊,已经成为兼具“广味”与潮流感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创客群体、文艺青年、白领阶层、市民游客汇聚的“打卡地”。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校刊部副主任、《探求》杂志社副主编、教授

作者:温朝霞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