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依托产业发展形成摆脱贫困的“造血”机制,拓宽扶贫工作覆盖面,可以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
一个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找准定位是十分关键的。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这是进行产业定位的主要依据。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首先需要进行科学扎实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本地的比较优势,找到适合本地实际、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产业。特色产业该如何发展,是发展林业、畜牧业还是发展养殖业,当地群众最有发言权。政府可以在提供政策扶持、加强公共服务上下功夫。例如,提供交流平台和机会,让具有相似条件的贫困地区进行跨区交流和学习,分享发展特色产业的经验,在学习借鉴中更好地推进本地产业发展,加快脱贫步伐。又如,支持贫困地区建设种植业绿色高产高效基地、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林特产品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贫困地区标准化生产水平;注重加强产销对接,着力解决产销脱节和卖难的问题;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建设田头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建立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目录;等等。
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和抓手开展精准扶贫,可以提高扶贫效率、巩固扶贫成果。在实践中,许多地方政府利用“有形的手”统筹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帮扶模式。比如,有的地方以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为主开展农业产业化帮扶,有的地方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为主开展特色旅游帮扶,有的地方以入股分红增收为主开展入股产业项目帮扶,有的地方以担保和小额贷款为主开展金融信贷帮扶,有的地方以技能培训和助学为主开展智力帮扶等。这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持续的扶贫投入。在统筹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新技术新业态以及人口需求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定位和方向,在巩固产业发展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地方政府应统筹兼顾,使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相互促进,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