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内地与港澳智库加强合作,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粤港澳三地智库的主动参与、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进一步明确定位、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才能打造国际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平台,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湾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一是明确定位,凝聚思想共识。《规划纲要》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地区有多元化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呈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不同法域、三个独立关税区”的独特环境。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对内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迈向高质量发展;对外是中国探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试验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处理有效整合调动资源的关系,如何解决湾区内各城市的协调互补、合作共赢的问题,如何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促进粤港澳有效融通合作,如何发挥湾区的引领作用、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等等。要切实破解诸多亟待解决且必须解决的难题,离不开高水平智库、高质量智库成果的支持和帮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为我国智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各类智库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瞄准“一流智库”建设目标,坚持立足本土、聚焦湾区、面向世界,着力建设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措施得力的新型智库,更好服务湾区改革发展。
二是整合资源,推动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长远之策又是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既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研究,又要注重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凝聚党政机关研究部门,高校、党校、科研机构、企业智库和社会研究力量等各方面资源,构建共同深化湾区发展研究的工作大格局。从更大的层面看,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离不开粤港澳三地及湾区内各城市社科理论力量的深度合作。建立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智库的资源整合与合作机制,实现港澳智库与内地智库高水平的交流对话、资源共享及深度协同,可以发挥粤港澳三地的叠加效应和互补优势,形成协同一致的强大行动力。
三是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能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具有政治、经济方面的重大意义,更是加强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人文合作的重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经济合作的阵地,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并走向世界的前沿。大湾区智库一方面要立足于服务大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和“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作用,在加强与国际智库和高端人才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更好展示大国形象。
曾伟玉(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