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19-03-19 08:54:11 来源:南方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该方案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举措。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导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迫切需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

  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和科技的过度介入,农业和农村也出现了一系列“反生态”问题。因此,农村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强农业自身的生态修复功能,进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的影响要素,除了来自农业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还有来自农业生产中制造的垃圾。比如,农药、化肥、塑料地膜的使用等,这些都是破坏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必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功能

  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农业的生产方式天然处在生态系统当中。季节的轮回、风雨的协调、土壤的修养、昼夜的交替等,构成了农业生产的生态系统。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固然要进行人工的直接治理,比如对垃圾和污水的整治。但是,根本上应该发挥大自然的天然优势,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水平。要顺应自然规律,以农业生态系统的合理运行为前提,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出发,遵循农业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把农业生态系统作为开展绿色行动的自然法则,把顺应自然和改变自然统一在绿色行动当中。

  建立健全保障农业生产的绿色监测体系

  土地的使用是有季节的。以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使用工业的科技手段,延长了土地生产的时间,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但是,土地自身是需要生态修复的,过分使用工业科技手段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就会破坏农业生态环境,进而这种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要符合生态原则,加大对农药使用的绿色治理,健全农业机械使用的规范体系,合理规划农业生产中工业生产资料的使用“红线”。建立健全保障农业生产的绿色监测体系,杜绝超标使用工业生产资料。

  提高绿色农产品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关键因素。农业经济效益不仅来自农产品产量的增加,更来自于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其中,绿色农产品是产品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以往农民追求经济收入的提高更多是从追求农产品的数量出发,往往采用反生态的办法来实现农产品的数量增长。然而,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绿色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将会不断扩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大。因此,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是扩大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

  经济效益的绿色化,要从农产品的培育、种植、收割等各个环节加强绿色监管。要结合农村实际建立农业经济绿色环保协调机制,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制定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标体系,带领农民寻找符合绿色指标体系的经济增长点。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升绿色农业经济的收入占比,开拓绿色经济的市场空间。此外,要建立绿色经济的诚信体系,使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充分信任,达到提高绿色经济效益的目的。

  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绿色化治理

  传统农业生活方式中,生活资料大部分都是由农产品简单加工而成,通过农村的生活手工艺来提供,农村的生活日用品大多来自农产品而非工业制品。而工业化科技因素的引入,无疑破坏了传统生活方式的绿色环保效果。因此,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化转化,不能忽视农村生活资料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这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必由之路。要大力繁荣乡村文化,加强传统乡村生活的田园感。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功能,把农田水利建设和污水处理结合起来,建设水草丰美的生态系统。遵循绿色原则,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通过设立垃圾站点、建设垃圾回收工程等,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绿色化治理。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作者:张剑抒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