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

2019-04-15 08:07:43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6年,6年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从倡议到实实在在的合作与建设进程、从一国主张到被写入联合国文件……“一带一路”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为迎接即将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本专栏特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一带一路”问题研究专家王义桅,请他谈谈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加强“一带一路”学术研究问题。敬请垂注。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已出版四本“一带一路”专著,其中《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分获“2015年中国好书”“2016年中国好书”,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

  “一带一路”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不仅承载着古丝绸之路的光荣与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大计,而且正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不确定性挑战、实现各自发展战略和追求美好世界秩序的共同探索。我们必须站在这一时空背景下看其成就与前景。

  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近代以来,恐怕还没有哪个倡议能像“一带一路”那样在如此短时间内吸引如此多国家参与,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国际反响。在中国历史上自不必说,可能在人类历史上也如此。

  近代以来,中国解决的是中国问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改革开放后着手解决发生在中国的世界问题:7亿人脱贫致富,占联合国脱贫贡献的七成;进入新时代,中国越来越在探索解决人类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问题。而“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典型标志,正以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五路”逐步消除世界“三大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在短短的五年多时间里,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成果和进展远超预期。

  “一带一路”倡议被誉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其涵义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一带一路”是指《愿景与行动》等文件界定的“欧亚大陆互联互通合作倡议”,即所谓的65个国家(包括中国)。广义的“一带一路”则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全球化、新型全球治理的合作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平台。

  “一带一路”倡导“五通”、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始终被看好的源泉

  因此,“一带一路”可谓有核无边,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传承古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载互联互通梦想,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国际社会上的“一带一路”观集中折射了其中国观、世界观、时代观,因而个别对“一带一路”有意无意的误读、误判将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要画好工笔画,就要淡化其名,重其实——互联互通。不同于东盟、非盟和欧盟的互联互通战略要么局限于硬—软联通之分,要么强调高标准、一刀切(欧盟),要么排他性安排(美国),“一带一路”倡导“五通”,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其无论如何遭误解、打压、唱衰而始终被看好的源泉。

  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

  因此,我们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进程中,从“政治外宣语言”转化为“国际规则语言”乃至“国际法语言”,推动民心相通从情感到理智迈进,推进“一带一路”学进入国内外学科体系,打造全球关系理论,超越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或中国学派(中华学派),将丝路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学,开创人类新文明。

  “一带一路”还只是6岁的孩子,让我们多些祝福,多些宽容,多些期待,不打棍子,不扣帽子,实事求是分析其机遇与风险,不在无谓的质疑中浪费机会成本。客观地说,“一带一路”是对崛起后的中国给世界提供什么的回答,通过和平合作方式推进国际合作,通过互联互通消除文明冲突,通过联动发展开创包容性全球化,任何希望世界更美好的人都应希望其成功。

  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美日欧计划春季在WTO提出所谓的非市场经济体国有企业补贴规则,还计划今年在日本主办的G20峰会上推动基础设施融资标准……无论是欧版“一带一路”强调可持续基础设施,还是日本的高质量基础设施,抑或美日印澳四角联盟,或多或少都受到“一带一路”的激励。可以说,“一带一路”渐成为国际合作的底色,各国在此基础上描绘自己的蓝图,最终成就未来世界蓝图。这就是为什么笔者在“一带一路”首部专著中就率先提出“一带一路”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得到积极响应的原因吧,也是联合国大会、安理会有关决议多次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去的原因吧。

作者:王义桅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