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率先进行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清远经验”

2019-04-29 08:13:31 来源:南方日报

  1978年秋,广东省韶关地区清远县17家国营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这本是一场穷怕了的革命,却意外地带来了喜人的春风。“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克服了平均主义,肯定了社会主义多劳多得的原则,扩大了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使清远县17家国营工业企业第一次扭亏为盈。这项改革当时被称为“清远经验”,它是全国最早在工业管理体制上进行的改革探索。“清远经验”的诞生及其推广,掀开了全国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开创了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

  计划经济年代,清远县工业管理非常落后,特别是县级国营工业企业,亏损是家常便饭。1978年秋,清远氮肥厂召开全体员工大会,专题讨论“政治挂帅”,员工发言热烈,总体看法是:政治离开群众利益这个目标,将一事无成。厂长表态,厂里拿出5万元作为奖金,开设单项奖、综合奖、重大事故抢修和技术创新奖。这招一出果然奏效,全厂上下释放出巨大的变革能量。后来,他们又将这一短期行为进一步改革为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这一做法得到了县委支持,并于当年10月开始在全县17家国营工业企业推行。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后,全县17家国营工厂试行3个月完成的利润,比前9个月还多35%,上缴财政利润比计划增加33.8%。1979年清远县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取得大突破,全县17家国营工业企业计划利润为130万元,实际完成425万元,国家税收增加,地方财政不仅计划利润有保证,超计划利润还有提成,是个丰收年。

  但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用时任韶关地委主管工业的副书记张正甫的话说,就是“下面(清远)红红火火,捷报频传;上面(地区)雷雨交加,议论纷纷。”韶关地委面临很大压力。1979年8月,省委、省革委在广州召开工业交通增产节约会议,分组讨论会上,韶关代表和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代表围绕“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唇枪舌剑,各抒己见。习仲勋等省领导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认为,一定要解放思想,各地区可选择若干工业企业,仿照清远做法进行试点。1980年7月,习仲勋等到清远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现场签发批转清远县委报送的《关于清远县国营工业企业试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和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的情况报告》,为全省工业企业推广“清远经验”扫清了障碍。国务院发[1981]48号文提出学习和推广“清远经验”,至此,“清远经验”这个“地方粮票”变成了通行全国的“全国粮票”。

  作者系原清远县委常委兼县委办公室主任

作者:刘汉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