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新时代我们的自信从哪里来

2019-06-10 16:12:15 来源:南方日报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波澜壮阔地向前推进,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各方面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让国际社会瞩目以待。但是党内外也有一些人存在着对我们的自信认识不足的现象,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崇洋媚外、奴颜婢膝等错误言行没有进行严肃评判和坚决斗争,对国际社会唱衰中国、诋毁中国的不实言论等更是信以为真,存在严重的被谬读、被误导的现实危害。其实在当今世界,中国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那么进入新时代,我们的自信来自哪里?

  从科学的指导思想中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是我们自信的最大依据所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归根到底因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时代和人类精神的精华。它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指明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把它作为行动指南和实践的理论武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科学思想的真理伟力,永远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因为它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与人民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巨大的感召力引领着中华民族自信地奋勇向前,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辉煌。

  从传统的文化底蕴中来。一个民族对自己的自信离不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累,离不开对前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充分继承。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古老最久远的文化。我们的先人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用特有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新时代我们能够站在历史和文化的制高点的基础。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穿越历史时空,为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财富和智慧启迪,也为新时代我们的自信奠定了最深厚的文化根基。

  从坚定的理想信念中来。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自信生成的前提条件,因为它是一个人立身、为人、行事之基。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方向与动力,也是不断前行的定盘星。有理想才能有动力、有定力,也才能有信心、有雄心,才能取得一切胜利、获得丰硕成果。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本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一个民族在世界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本依据,是民族自身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富有理想信念的伟大民族,也一直有坚贞不屈地朝既定的理想信念前行、永不言败的决心与毅力。所以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个精神高地,坚守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对大同世界追求与对“和合”文化理想信念的践行,当前则要大力做实“一带一路”倡议和提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能力,更好地为世界人民促发展谋和平提供中国经验、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从人民的支持拥护中来。人民是我们自信的力量源泉,我们的自信从根本上来说来自于最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它给我们的自信提供坚强可靠的后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根本的政治立场,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自信的最根本的现实依据。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接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如既往地贯彻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真正实现好、落实好、践行好,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从奋斗的伟大实践中来。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重要特征。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我们不仅确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道理,而且也深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人生哲理,深信只有奋斗才能赢得幸福的未来,才能获得美满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常经风雨、广见世面、多长才干、强壮筋骨,时刻保持奋斗精神、经常培养奋斗意识、不断增强奋斗本领,始终保持不断奋斗的本色、风骨、气节、操守和胆魄。

  从坚强的政治领导中来。我们的自信来自于党坚强的政治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坚强的政治领导。在我国,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所以党坚强的政治领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处于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分化加剧、国际形势严峻,更加需要党的坚强领导。我们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不动摇,始终把握政治发展方向、看清政治发展大势、总揽政治发展全局,始终保持坚强的政治发展定力,时常提高驾驭政治全局的能力,不断增强防范政治风险的本领。而且我们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政治觉悟、综合的政治素质和清醒的政治头脑,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努力践行“两个维护”,在重大政治问题、关键政治领域和任何政治时刻都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仇小敏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