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2019-09-16 11:53:26 来源:南方日报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内容:

  完善的民生内容体系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孙中山先生在《民生主义》中阐述:“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因此,民生是指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民生对个体来说在勤,对政府而言则在于公共服务。民生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体服务、交通、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家政服务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就民生服务对象来说,则包括所有人群,尤其是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各类弱势群体的服务等。

  优良的民生服务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意见》提出的民生建设目标是民生幸福标杆。具体要求是: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多元的服务供给主体

  民生服务是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参与的服务供给体系。与社会治理格局类似,民生服务也是一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制度保障”的体系。在民生服务中,企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主体,因为衣食住行等基础民生,须臾不可离开企业。这是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相区别的地方。因此,在民生服务中,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发挥好企业的作用,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广泛的民生服务覆盖

  一是实施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逐步扩大深圳户籍人口的规模,稳步实现外来人口身份上的城市化、市民化。二是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居住证梯度赋权,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待遇上的市民化。三是推进在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和境外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通过提高户籍人口规模和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包容性发展。

  高效公平的制度机制

  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必须有完善的制度机制。一是完善与GDP增长同步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和三次社会分配机制。二是建立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服务体系。如通过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推进服务型治理,完善民生微实事的工作机制,建立包容性、参与性的公平公正的民生决策和供给制度等。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作者:谢志岿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