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铭记、传承海归人才对党和新中国的贡献

2019-10-14 11:52:45 来源:南方日报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时,回顾党史、新中国史中有关海归人才的重要贡献,对于全体党员铭记、传承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对于各级干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高斗争本领,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包括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无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先进性的确立,离不开海归人才的开创性贡献

  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一批留学日本、欧洲的中国先进分子,怀着救亡图存的爱国之心,在对西方各种“学说”“主义”比较、推选中找到“真经”——马克思主义,并不遗余力传播到中国。特别是留学日本的海归人才陈独秀、李大钊、陈望道、李汉俊、李达、董必武等人,将《共产党宣言》和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率先在中国大地广为传播,为黑暗的旧中国带来光明,推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大地,促成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可见海归人才的开创性贡献确实功不可没。

  需要说明的是,党的一大代表、新中国开创者毛泽东同志虽然不是海归,但他对外语、外国先进思想的学习一直持开放态度并身体力行。17岁的毛泽东曾在湖南湘乡县城新式学堂学习英语。1918年冬,毛泽东赴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得到海归老师李大钊的帮助,读了不少有关俄国情况与共产主义书籍,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晚年还坚持学习英语。可见,毛泽东对外国先进思想、对海归人士是理解和尊重的。当时还有一批先进分子也是海归人才,比如周恩来就留学法国、德国,还有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是留苏、留德、留法的海归,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先进性的确立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为巩固新生政权、帮助中国确立世界大国地位作出了不可替代的杰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前后,数以千计的留学人员回来参加革命和建设,为我国教育文化的改造发展、为科技事业的奠基发展等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为巩固新生政权、帮助中国确立世界大国地位作出了不可替代的杰出贡献。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发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号召。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亲自复信给留学苏联的蔡和森等人,希望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回国服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推动海外人才报效祖国。周恩来还帮助留学人员克服困难辗转回国,从而形成了新中国第一次留学人员回国潮。到1955年11月,海外归来的留学人员达1500多人。其中,有著名的海归人才李四光,为新中国找到第一个高产大油田;严济慈,为我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光学研究等作出重大贡献;钱学森,成为我国的“导弹之父”;华罗庚,成为我国现代数学开拓者和奠基人;邓稼先、钱三强等专家,成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周培源,成为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此外,还有一大批杰出材料专家、航天专家、化学专家、无线电专家、计量测量专家等也相继回国。他们为我国科技事业追赶世界潮流作出卓越贡献,为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国防事业树立坚强后盾。这些海归人才的爱国情怀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敬重、牢记和传承。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增添活力,作出创新性、引领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留学人员先后回国,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增添活力,作出创新性、引领性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以巨大政治勇气和战略胆识,在恢复高考制度不久就放开出国留学政策,支持有志青年留学,后来出现“出国热”,但国家坚信他们多数将来会回来为祖国服务。事实证明如此,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留学人员回国现象愈益增多。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之后,一大批留学人员纷纷回到北上广深等城市,投身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各方面快速进步,更加吸引海归人才回国服务,比如,著名的海归战略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海归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海归理学博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海归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专家潘建伟等都是其中杰出代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高度重视人才强国战略。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总书记还在多个场合发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号召。近几年来,每年都有数十万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就业。到2018年底,我国已有360多万海归人员,这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40年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成就、民主法制的完善、科技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等,无不显现海归人才的突出贡献。

  在做好国内已有人才的相关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推出更有力举措培养本土尖端人才

  当下,我们已有更好发展的足够自信,但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不少领域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人才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的工作。针对当下留学人员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应对目前乃至今后可能更加复杂的局面,我们不但要做好国内已有人才的相关工作,更好发挥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而且要更加重视、推出更有力举措培养本土尖端人才,以便更好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定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教授

作者:王小萍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