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从小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从先行先试到改革先锋,从“深圳经验”到“中国智慧”,这些凤凰涅槃般的蜕变,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雄浑乐章,折射出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着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彰显发展大格局
深圳的发展在广东和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深圳总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棋盘虽小,但格局很大,因为小棋盘里有大智慧。从深圳与广东的关系来看,深圳模式直接影响到广东的发展。从深圳与全国的关系来看,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符号,深圳名片是国家形象的高度浓缩。从深圳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它魅力四射、光鲜耀眼,可是社会分层结构不太合理;它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留下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这充分说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时代之选择,也是历史之必然。当今世界,经济科技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矛盾和斗争的复杂尖锐性前所未有。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找准新的突破口,如何在艰难曲折中奋力前行,需要深圳在先行中起引领作用,在示范中作出表率。先行不是盲目的、无方向的,而是开启新时代发展之主题,破解新时代发展之僵局;示范不是指手画脚、纸上谈兵,而是能够复制而铸就新的辉煌。
践行发展新思想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的实践展开和行动方案。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成熟完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总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总要进行局部试验、验证、普及才能为大众所接受。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才开始称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就在于该理论得到了现实的回应和无产阶级的赞誉;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不可能为人们所认同。同样的,没有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对苏联模式的扬弃,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把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有利条件在于:一是能节约试验成本。地盘不大的深圳发展到今天,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集聚了多方面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优势;二是多元文化更能显示试验样本的科学有效性。深圳是我国人口流动性最大、文化的开放包容性最强的城市之一,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激荡,多种思潮在这里萌发变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出丰硕果实,就更能凸显其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提升发展新境界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对于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其意义不可低估。从国际上看,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给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引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警觉自省,致使经济领域的较量渗透着复杂的意识形态因素,其症结是两种不同发展道路的分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制定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总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且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深圳是市场经济最为活跃、政府调控举措最为有力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以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更有利于拓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视域,更好地突出其中国特色。从国内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广东扩大开放的“重头戏”。广东与香港、澳门的深度合作成效,关键取决于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取决于“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大湾区文化建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以广府文化为核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区地域文化,从而更好地为大湾区文化的形成筑牢地基。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三地合作的制度性障碍。这就大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理论内涵和基本内容。
传递发展正能量
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所传递的信息和释放的动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向世界和全体中国人民表达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在中美贸易摩擦经历了迂回曲折、香港极端暴力事件令国人痛心疾首的历史节点,党和国家作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坚不可摧的政治定力。这也充分表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始终坚持“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的立场不会改变,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凌云壮志不会改变。
其次,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新鲜经验。肇始于深圳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曾经响彻大江南北。要打好改革开放的攻坚战,啃下难啃的硬骨头,更需要新思想新观念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更需要新方法新举措指点迷津、捷足先登。
再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新路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对标国际一流现代化城市,从经济、法治、文化、民生、生态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要求和对策,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蕴含着策略与特色,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由此,它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路先锋和强力支撑。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