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厚植爱国情怀,以先进的大学文化铸魂育人

2019-12-16 11:31:17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大学文化是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一环。

  大学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学文化是大学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总和,广泛渗透于大学知识传播、精神培育和制度建设的各方面,渗透于大学校园内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全过程和诸多方面。从大学生成长角度来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定型期,大学文化通过显性传播和隐性濡染实现“育人”“化人”的功能,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建构、心智结构、文化素养、价值观念等,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定型影响巨大。

  爱国主义是中国大学文化的魂,引领大学文化育人的方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交锋、交融,大学身处其中,既是世界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的对象,也是主体。大学校园作为思想文化风云激荡的前沿阵地,势必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与影响;同时,随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高等教育也在逐渐走向世界,一批高校走在国际文化交往、交流的前沿,部分高校引进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采用海外原版教材,积极与海外教育文化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涂又光先生曾经提出了著名的大学校园文化“泡菜理论”,即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汤。这个理论拓展到大学文化范围来说也是成立的。从日常生活经验角度来看,泡菜的原材料、泡菜工艺等因素会影响泡菜的质量,但决定泡菜风味的是泡菜汤。如果说大学文化是培养大学生的泡菜汤,那么爱国主义就是大学文化的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无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既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现实,传承中国文化,又要自觉借鉴和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精华,坚持“洋为中用”。其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大学文化的魂,牢牢把握大学文化的方向,坚持主流文化引导文化多元,以先进的大学文化培养时代新人,提高大学文化竞争力和生命力,为世界丰富多元的大学文化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三全”育人,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自觉将爱国主义融入大学文化建设,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引导、科研活动引领、校园内外的舆论宣传、社会实践养成、学校的管理制度保障等途径,使爱国主义内化为大学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大学教师要坚持爱国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高度的爱国情怀和爱国行动自觉推动爱国主义引领大学文化。在教学方面要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思政课程。坚持科研报国,瞄准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方面着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作出贡献,通过教师的显性教育和行为示范,以爱国的大学文化濡染大学生;学校管理者要将爱国作为大学治理体系的灵魂,将爱国作为师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具体化为大学的管理制度,体现在管理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将爱国作为考评师生的重要要求,依法依规处理有违爱国法规和学校制度的相关行为,积极防范“破窗效应”。

  积极引导大学生确立爱国鸿志、践行报国之路。一是坚持以优秀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底色,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赓续爱国基因。通过课堂内外多种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爱国基因融入到大学文化中。以中华优秀传统爱国文化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中国的革命文化引导大学生明白什么是爱国的真理,引导大学生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二是坚持以爱国英模文化引领大学育人方向,引导大学生确立强国志向,走先贤强国道路。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爱国的英雄人物,近现代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产生了一批批爱国英模,通过这些英模引导大学生明白新时代怎样爱国的事理,见贤思齐,探索自身的爱国之路。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学文化导向,推动大学生实践报国行动,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指南,引导大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促进知行转化。通过投身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深入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服务群众;通过开展创新创造创业活动,发挥大学生创造力,以实践报国。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谢加书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