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探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01-06 15:24:10 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包括经济、社会、行政和理念等全方位的转型重塑。当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一核一带一区”以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多个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基层治理全方位重塑提供了重大机遇。要“跳出基层看基层、跳出治理抓治理”,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制度优势向基层治理效能转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辟了“中国之治”的崭新篇章,同时也为创新发展基层治理打开了全新境界。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和广东省委全会部署要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紧紧抓住基层治理这个基础性工程,牢牢把握方向、聚力攻坚突破,在先行探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上贡献云浮力量。

  坚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贯穿《决定》的主线和灵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首要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和运用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基层治理的根本在于对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加强理论武装是强化政治引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着眼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达基层、掌握群众,构建和完善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体系,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不折不扣推进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本质属性,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省委全会指出,要紧紧抓住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坚实的制度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在基层治理中打通“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用党员干部辛苦一点、劳累一点,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多一点”。

  基层治理的核心理念在于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明确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指示要求之一。要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凝聚社会治理的最大共识,形成社会治理的最大合力。

  基层治理的实践指向在于制度化法治化,全面推进基层事务纳入法治轨道。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基层治理现代化,首先要法治化。当前,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深度调整,城乡制度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基层关系日益复杂,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构建完善的基层治理法律体系,确保基层治理有法可依,广大群众有序参与。

  坚持问题导向聚力攻坚,以改革“关键一招”破解基层治理的多重困境

  从全局着眼、从问题入手,是总书记教导我们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针对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九龙治水、各自为政”“有责无权、权责失衡”等多重困境,在云浮全市遴选21个镇街、多层面推进基层行政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围绕基层“有权能干事、有钱干成事”的关键重点,打破行政壁垒,实施开放共治,以改革的办法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效能。

  创建“上下贯通”机制,破解“无威治理”的困境。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好地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针对当前基层体制条块分明,力量难以统一调度,基层治理面临“不得不管、却又难以管好”等现实问题,我们重点围绕综合执法、民生服务、应急处置等方面问题,坚持上下贯通、聚焦末端,构建以群众需求为牵引,村—镇(街)—县“三级响应”的基层治理格局,变被动为主动,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的困难问题。

  创建“横向联动”机制,破解“无力治理”的困境。机制统合、资源融合、力量整合,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基本路径。在试点探索中,我们在不改变部门性质和原有职能的前提下,将派驻镇街的“七站八所”等资源整合起来,分别组建镇级联合执法和服务平台,同步设立平台党支部,将派驻机构人员党组织关系转入平台党支部,并整合相关人员组建联合处置力量。当镇街辖区内突发情况或发生违法现象时,由平台党支部统一调度指挥、展开联合行动,有效破解了“无人治理、无力治理”等老大难问题。

  创建“赋权增能”机制,破解“无权治理”的困境。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关键是要向基层赋权。为破解基层治理“有责无权”“权责失衡”等问题,我们坚持思想解放再解放,大胆向镇街赋权,累计向21个试点镇街赋权1176项,涵盖城管执法、生态环保、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各领域。权力下放后,镇街采取“便民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指挥调度一中心、镇村治理一张网”等做法,形成“集中高效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基层治理网格,有效解决了基层政府“有责无权”等难题。

  创建“财税激励”机制,破解“无钱治理”的困境。基层治理,关键在于“权”与“钱”。为破解欠发达地区镇域经济薄弱导致因资金短缺而不能及时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我们同步探索推进镇街财税体制改革。采取“目标管理、绩效优先、分类施策”的激励办法,对镇街实行“超收予以奖励、超支予以适当支持”的政策,进一步激活镇街搞经济、抓项目、促发展的内在动力,探索形成土地流转、集中经营,镇村参与、入股分红等模式,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和集体经济,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自主权和有效性。

  创建“一次办好”机制,破解“无为治理”的困境。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也是思想作风的全面重塑。为破解基层干部为民办事存在庸、懒、散、慢、拖等无为现象,云浮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抓调研找差距,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大力转改作风,全面实施“一次办好”优服务,综合推出“集中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代办”等具体举措,努力让基层办事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顶层设计协同联动,整体推进制度优势向基层治理效能转化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包括经济、社会、行政和理念等全方位的转型重塑。当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一核一带一区”以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多个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基层治理全方位重塑提供了重大机遇。要坚持以四中全会精神和《决定》为统领,“跳出基层看基层、跳出治理抓治理”,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制度优势向基层治理效能转化。

  以旗帜鲜明加强党的领导为首要,构建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体系。持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大力推进理论武装、组织提力、人才建设等制度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头雁宣讲”“百姓宣讲”等特色理论宣讲活动,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百姓心田;全面实施“头雁工程”强核提质、“南粤党员先锋工程”高擎旗帜、“基础保障工程”固本强基,着力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地;健全完善“党建+人才”机制,大力加强基层急需人才建设,支撑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珠三角核心区为契机,构建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体系。省委全会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战略结合起来、统筹部署,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依托重大战略平台,先行探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云浮地处珠三角外环,应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坚持立足“一区”、融入“一核”、协同“一带”,在推进交通互联、产业共建、政策共享、生态共济中,实现平行分享,推进基层发展动能转变。

  以“城乡融合”为导向,构建多维联动的乡村振兴发展体系。充分利用云浮“以奖代补”“共同缔造”等特色经验做法,探索构建以“3个三”为支撑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即坚持一二三产融合,聚力推进产业振兴;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聚力完善公共服务;坚持政府、社会、群众共谋共建,大力推进“广东技工·云浮工匠”“南粤家政”“粤菜师傅”等民生工程落地落实,聚力提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以“生态立市”为指引,构建生态共济的绿色发展体系。绿色是云浮最深厚的底色,生态优势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应立足“一区”,坚定走“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基层治理之路,把“碧道”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统筹推进“碧道+绿道+古驿道”工程,切实筑牢北部生态屏障;全力拓展“两山”转化通道,聚焦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着力构建“产业与生态相融合、城市与农村相融合、大保护与大发展相融合”的绿色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云浮生态环境的核心竞争优势,着力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

  以“共同缔造”为理念,构建共谋共建的惠民保障体系。共同缔造,是云浮多年实践积累的成功经验,是创新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云浮样本”。要充分发挥“共同缔造”“以奖代补”等云浮特色优势,着力构建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广大乡贤、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聚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平安云浮”为目标,构建安定和谐的风险防控体系。要聚焦“平安云浮”建设,坚持底线思维,突出抓基层、打基础导向,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健全“四个一”工作机制,着力推动监管重心下移、监管防线前移,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以“文明实践”为风尚,构建基层人文治理体系。文化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厚底蕴。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云浮“岭南祖地、禅学故里”的文化底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依托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有效载体,着力培育良好乡风民风,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凝聚形成引领开创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局面的先进文化形态。

  (作者系中共云浮市委书记)

作者:黄汉标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