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开展国际疫情防控

2020-03-18 11:07:15 来源:南方日报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为生存、谋发展和造福祉而结成的一种互利共赢、休戚与共的相互依存关系。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蔓延,由于确诊病例人数和出现疫情的国家持续增加,新冠肺炎在全球传播风险级别已调为“非常高”。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疫情无国界,战胜疫情,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强化合作,构建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协同机制,才能最终取得全球疫情防控的胜利。

  疫情凸显人类命运与共的时代性

  全球化时代带来的不仅是信息、商品、资金、文化、人才的高度流动,更是安全与利益的相互交融,人类谋求生存然后才能发展,这离不开人类对各种灾难的治理。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人才流动必然导致人类命运与共、兴衰相伴,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与思维正当其时。

  疫情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已成为共识。共识是作为各国通过相互沟通而就某种价值或某类价值达成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否共同行动的意向”和“如何共同行动的意向”决定着合作行动的效率与成效。疫情的出现强化了“地球村”的情感认同,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各国政要纷纷强调要守望相助,借鉴中国经验。面对疫情新形势,中国一方面整合全民之力发起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另一方面尽己所能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中国红十字会医疗专家团队已分赴意大利、伊朗等国家。对于全球性问题,只有全人类齐心协力、共商共建,才可能遏制各种灾难,走向繁荣发展。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彰显其时代性。

  人与自然共生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新冠肺炎、澳洲大火、非洲蝗灾,无不体现人类的生存困境。人不仅是“类”的存在物,也是“自然”存在物。作为类存在,人要有类关怀,各国要在疫情中守望相助,共商共治。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的不仅是人类命运与共,也是人与自然命运与共。

  中国道家哲学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这说明人是万物之一,不是自然的主宰,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疫情是自然对人类的警示。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来改造和利用自然,不能肆意破坏自然生态平衡;要珍爱自然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污染,肆意掠夺,最终导致的是人类的灾难。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类、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全球疫情防控彰显命运共同体思维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各级政府第一时间行动起来,采取了最严格的防控举措,为全球抗击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赢得世界的赞誉。

  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不断探索国家治理的创新模式。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疫情防控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实行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社区智慧治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采取分类别、分层次、分区域的防控方案;开创“方舱医院”社会救治模式,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积极整合产学研力量,开辟疫情防控科研项目绿色通道,部署新冠肺炎科技攻关专项,为科技防疫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通过智库方式发动专家学者集思广益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设置“防控新冠肺炎全媒体融合平台”,创新建立5G互联网远程医疗会诊模式,等等。

  中国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与信任。世界卫生组织牵头成立国际专家组,协调国际科研力量,派出专家团队前往中国开展研究,与中方专家合作共同抗疫。目前,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中国展现出维护全球公共安全的大国担当,积极向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提供帮助,将中国防控疫情的经验做法与其他国家共享,同时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沟通,为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而努力。这些举措,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群策群力。

  疫情防控为全球共治提供新思路

  面对疫情等人类灾难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立承担全球治理,没有哪种方案普适于所有国家。疫情凸显各国独特国情以及符合国情的治理方式,多元共治才是实现全球治理的最优方式。因此,全球共渡难关,必须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各个国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优势互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类社会发展必须引入全新的思维方式,即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思维方式。疫情防控的事实说明,人类社会作为命运共同体,需要在价值共识基础上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疫情当前,重新理解“共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走向的智慧判断,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系广东开放大学教授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新贡献的研究”(16BKS018)阶段性成果

作者:陈东英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