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常委会暨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毫不松懈做好疫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切断疫情传播渠道,坚决防止疫情反弹,为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奠定坚实基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境内得到有效遏制,持续向好的态势正在逐步形成,经济社会运行得到有序恢复。但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呈扩散蔓延态势,其传播速度之快、覆盖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高、产生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给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和巨大挑战。
建设健康中国,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立足当前,治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之标;更要着眼长远,固公共卫生安全根基之本。只有坚决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才能切实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提升公共卫生安全的战略定位
要将公共卫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将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作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织密织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网络。建设全方位、广覆盖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健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响应制度。优化防治结合、职责明确、衔接有序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形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信息推送、会商分析和早期预警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等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支撑作用。巩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职责、属地责任、社区管控、社会动员,加强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
夯实智慧健康应用基础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步伐。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疫情防控智慧决策平台和信息网络体系,及时监测预警高危地区、高危行业和高危人群,抓住监测预警报告、形势分析、趋势研判、现场调查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开展新发突发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相关场所、人员、行为等基本信息溯源和疫情追踪。提升智慧健康服务能力,制定健康医疗标准规范和准入监管政策,发展精准医疗服务。加快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健康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完善的健康服务产业链,促进健康与食品药品、养老、旅游、健身休闲、科技、文化等实现融合发展,催生公共卫生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公共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整合优化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控议事协调机构,高标准建设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应急平台、各类应急检测实验室、生物样本库、基因检测与疫苗临床试验中心等公共卫生设施。健全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促进公共卫生与临床学科结合,开展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卫生应急管理、食品与环境卫生、心理与精神健康等学科建设,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在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加速推动药物、疫苗、检测产品和医疗器械等应用,加大疾病监测、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科学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促进全民公共卫生科普活动健康发展。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共同防范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经济运行、社会治理等各环节,加强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次生灾害的研判和应对,分区域、分等级评估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明确防范重点和政策发力点,实施分级分类防控。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精准帮扶力度,做好基本民生保障,重视社会风险防范,着力化解“疫后综合症”。建立市民服务热线、消费者投诉专线、卫生监督热线等共享平台,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针对性,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舆论关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加强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培育公共卫生领域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志愿者队伍,构建多方参与、各司其职、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治理架构。
作者系广东药科大学教师、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