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汕头经济特区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切实肩负起体制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排头兵”的使命,在实践中开创性地打造了一批“全国首创”和“全国率先”,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汕头智慧和汕头力量。当前,站在新时代、迎来新机遇的汕头经济特区,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经济特区的战略定位,系统总结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成就、经验及启示,意气风发二次创业,改革开放再出发、再创特区新辉煌。
40年发展探索——活力特区勇立潮头,和美侨乡独具特色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从此起步并不断发展、壮大,历经三次扩围,面积从1.6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市域2199平方公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获得的国家级城市荣誉已逾20项。
(一)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活力特区勇立潮头。40年来,汕头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以两位数增长,产业协同性不断增强,2019年三次产业比例为4.5:47.5:48.0;体制改革勇当先锋,较早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在全国创造了多个“第一”,如率先对特区土地实行“五统一”管理、率先成立外资银行总行,特区管委会率先实行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开政府机关实行承诺制的先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汕头大学是粤东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被列入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汕头高新区2017年升格为国家高新区,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落户,已入驻两个核心院士团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汕头保税区获批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汕头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口岸通关效率居全国前列。
(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美侨乡独具特色。群众生活水平持续上升,2019年汕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16元,是1980年的99.7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735元,是1981年的60.1倍;率先在全国改革居民住房分配制度,创新“三三四”“二二六”补贴出售住宅解困模式;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引侨聚侨机制逐步完善,出台《汕头经济特区华侨房地产权益保护办法》,成为全国第一个保护华侨房地产权益的综合地方性法规。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是全国迄今唯一以“华侨”冠名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也是全国最大的“侨梦苑”。试验区设立了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并于去年升格为“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汕头分公司”。
(三)城市功能明显增强,粤东明珠宜居宜业。区域中心功能持续强化,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贸高地巩固提升;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加速建设;汕潮揭都市圈建设有力推动,携手潮州、揭阳在增强规划引领、加强交通互联、统筹产业发展、一体深化环保、共促民生福祉等领域加强合作,协同推动沿海城市带、产业集聚带、滨海旅游带发展。
40年经验启示——新时代推动经济特区再出发最根本的动力还是改革开放
(一)党的领导是经济特区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汕头4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证明,改革开放是在党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党的领导的胜利,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今日汕头的历史性巨变。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改革开放各方面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赋予经济特区的使命、定位和要求,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改革开放是决定经济特区命运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汕头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事业,就是对这“关键一招”的生动诠释。通过打开大门,率先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有效实现了中央改革开放意图、收获改革红利,以开放促进发展。新时代推动经济特区再出发,把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最根本的动力还是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既引入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更革新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市场规则、治理模式,以更大力度推进全面开放,通过开放倒逼改革、激发活力。
(三)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特区发展的“指路明灯”。与当年“摸着石头过河”相比,新时代经济特区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机遇和新趋势,要求特区必须更加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要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能级;要实现绿色发展,在生态环保上算长远账、算综合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要推进共享,做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基本民生工作,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特区的宜居。
(四)增进民生福祉是经济特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区事业依靠群众、发展为了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汕头经济特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担当起经济特区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主动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全力支持“双区”“双核”建设,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加快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中共汕头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