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互联网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逐步普及,微信、QQ、抖音、学习APP、微博、直播平台等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为高校师生创造了跨时空快速、便捷、广泛沟通交流的便利,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高校师生的生活空间,成为高校师生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但也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学生热衷于对新媒体的运用,传统的思想政治宣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高校对新媒体的利用未能很好地和学生的需求吻合,新媒体的有效运用需要进一步增强;良莠不齐的新媒体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平台缺少有效管理,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灵魂,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更好地运用新媒体的优势,结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提高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效。
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团队
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团队,提高教育实效。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驾驭欲望的青年群体。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极大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新媒体海量、多元的信息资源几乎能满足大学生课堂上及课堂外的全部信息需求。这使传统、单一的以书本理论及纯文字展示为主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极大冲击。新媒体时代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必要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团队,与时俱进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新媒体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新媒体的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资源,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加新元素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实效。
贴近学生需求逐级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正确定位,促进学生对高校新媒体的关注和参与。新媒体在高校学生中火热使用,高校官方新媒体如:网站、微信群、QQ群、学习APP、微博、微视频、在线开放课程等也应运而生。但据调查,目前不少高校官方新媒体却存在媒体信息内容乏味、信息更新缓慢、语言风格与新媒体不符、大学生受众少、缺乏互动、疏于经营等不足。针对不足,高校必须贴近学生需求,对高校新媒体进行正确定位。加强对新媒体功能和用语的研究,重视新媒体的互动性,促进学生对高校新媒体的关注和参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与时俱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旺盛的求知阶段,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高,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具有不可阻挡的吸引力。在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微视频、抖音、快闪等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抽象的学术语言转换为大学生乐于接受、深入浅出的大众语言,适应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兴趣爱好,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全面把握,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新媒体建设。学校要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建设。可以从宿舍、班级、系部到院校,建立层级递进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目前大学生最热捧的新媒体首推微信和QQ,高校需加强对微信、QQ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如开通“思想政治园地”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社会事件或者国家政策方面的新闻,让学生通过公众号来自由表达意见或者心得,这样一种打破课堂空间和时间限制的讨论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有关思想政治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可加强学习APP如“学习强国”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使用,从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需求,推进新媒体思想政治阵地建设。
与时俱进构建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新格局
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高校学生在新媒体中的活动频繁,并且在新媒体的虚拟空间中,学生会大胆地、无所顾忌地张扬个性。通过新媒体,能有效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高校有必要通过新媒体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空间,通过规范、创新新媒体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并作出有效引导。
借助新媒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优化思政教育舆论环境。要善于发挥新媒体优势,采取灌输与启发、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办法,将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理论成果、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知识成果、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学术观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教育资源,借助高校大学生关注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第一时间进行推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
借助“互联网+”的新模式,提升思政课质量效果。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引入更有时代性、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采用5G、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手段,邀请专家走进思政课堂,精心组织实践教学环节,在如沐春风、循循善诱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循序渐进不断启发中让学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和感悟。借助“互联网+”的新模式,不断提升思政课整体质量水平,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