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义及世界意义

2021-04-12 09:49:41 来源:南方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并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指出“七个坚持”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的反贫困实践,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反贫困事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50多次调研扶贫,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新时代的反贫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2012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理念,指出脱贫攻坚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出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同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强调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并提出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精准方略”“坚持加大投入”“坚持社会动员”“坚持从严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七个坚持”的重要经验和认识进一步提升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对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规律性认识和理论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脱贫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发展和深入,在反贫困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策略方法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又在指导实践中进一步升华,为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也为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脱贫攻坚,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减贫脱贫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这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战无不胜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脱贫攻坚的价值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也是减贫脱贫取得成功的强大根基。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脱贫攻坚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可以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形成巨大的社会、思想、制度、政策和行动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方略,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法。在坚持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基础上,设定扶贫对象、责任主体、脱贫时间表,因地因户因人施策,并对扶贫脱贫过程实施标准化评估、考核,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为世界范围内反贫困事业贡献的重要经验。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培养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发展生产、务工经商的能力,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脱贫攻坚。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是脱贫攻坚的社会环境。党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攻克脱贫攻坚的难题。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是脱贫攻坚的工作准则。以切合实际的举措贯穿扶贫全过程,以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落实扶贫成效,把一切工作都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概言之,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要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激发群众的内生力量并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以精准扶贫为方略,求真务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仅指导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也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首先,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指引中国反贫困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全球减贫中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坚定了全球反贫困的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减贫治理方面树立了标杆。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17年所指出的,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中国的巨大成功和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其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为解决贫困治理的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坚持党领导的组织保证,推动政府主导的制度构建,实施精准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的方略,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扶贫模式,形成全社会力量合力扶贫的社会环境,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举措,培育内源式扶贫的动力等,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在制度构建、政策体系、策略实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反贫困理论。

  

作者:刘志铭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