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道序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五个总要求之一,排在第2位,显示了其重要性及特殊性。以建设青山绿水为方向,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可行必行,意义重大。
生态宜居是乡村的特色优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全局位置。党的十九大作出了重大政治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集中体现,生态宜居,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乡村是否真正振兴,关键要看它是否有人气。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感受:走过一些村庄,当看到它们的颇有气势颇有规模的楼房时,我们的反应是“这个村很富”;而当我们看到它们优美的自然风光,整洁的卫生环境时,我们才会发出“在这里居住不错”的感叹。这就是良好的乡村生态对人们的吸引力,这就是有人气的乡村。因此,乡村振兴,就是要把乡村保护好、建设好,使其成为有魅力的地域综合体,住者乐在其中,观者流连忘返。而相对于城市,乡村更加亲近自然,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先天优越的条件,使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成为可能,而且是能够得心应手,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
打造青山绿水的宜居乡村
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生态宜居,也就是自然环境条件适合于人们生活起居。百万年来逐水而居、择丘而处的生存经验,已深植于人们的基因中。因此,绿水青山总是令人留恋和向往的一种舒适状态。工业文明带来高度发达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污染与气候问题。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缓解温室效应、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发挥森林在修复威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方面的作用,使地球成为适宜居住的绿色家园,成为时代普遍共识。无疑的,青山绿水的存在与否,也应是乡村生态是否适于宜居的主要标志。
连年来,我市在各区县的乡村进行了生态景观林带、碳汇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开展万村绿大行动、美丽乡村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等,取得了一定成绩。2019年11月,汕头市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对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肯定和鼓励。生态汕头,回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但它的底蕴与基础离不开青山绿水。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宜居的汕头乡村?就林业而言,笔者认为,一是在继续补绿增绿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造绿质量而非数量的增加。可有可无的,成效不大的或近乎重复的建设宁可不要,把资金节省下来;要坚持生态优先,美观其次,不能以城市林业为导向,应当强调乡土气息,适地适树。二是在重视营造林的同时,更要重视造林后的养护。三分种七分管,有种无管的后果可能是年年造林不见林,这有生长不良,也有遭到人为破坏等原因。三是在做好人工林业的之后,要向自然林业转变。要加强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管控,加强封山育林措施的落实,减少人为干扰。通过师法自然,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