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以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大湾区国内国际

2021-01-18 09:29:28 来源:广州日报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商品要素流动畅通、国内国际开放融合的大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开放度最高、生产交易活动最活跃、经济体系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作为国家战略部署,大湾区必须承担在新发展格局下,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战略支点的责任。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内大循环是高质量发展的循环,不仅要为全球经济恢复提供动力引擎,还要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要素资源配置,必须依靠国际大循环提供支撑,必须继续加大开放力度、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

  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大湾区国际国内市场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大湾区一方面有着中国最旺盛需求、最活跃的交易和生产,另一方面却又是全球最复杂的区域市场:商品流动存在着多个关境、货币和标准体系的阻隔;执业资格互认推动还比较缓慢;在土地、数据、知识产权交易等方面,国内还面临立法、确权、市场不发达、服务机构欠缺等多种制约。因此,对接国际体系建设高标准的统一大市场,是破解大湾区内部阻隔、促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大湾区发展潜能的关键。

  大湾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市场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要深入推进制度性改革。从当前各地的自贸试验区改革来看,地方政府在现有体系下已经将边际改良推到了极致,改革的红利效应呈现新的特点。国家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已经不再是在原有制度体系下的边际改良,而是制度性变革意义上的跨越突破。从此轮制度性变革的重点来看,深圳的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标志着中央在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上的探索;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则反映了国家以推动贸易自由化改革为抓手,探索集成式制度创新的决心。

  大湾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必须依靠深入推进制度性变革,重点突破方向有两个:一是以深圳为试点示范,研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具体路径,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二是研究探索大湾区自由贸易港的突破口。今年以来,赴港消费有向海南转移的迹象,但因为国际旅行限制和海南市场体系存在短板,这部分需求目前是受压抑的。大湾区应当充分把握这个时间窗口,加快探索自由港政策。例如,加大免税商业的发展和布局,与海南自由港就产业、市场、政策的对接开展实质性的对话合作等。

  二要建设通畅有序的要素市场。要素市场不发达、不畅通是大湾区市场体系的最大短板,建设通畅有序的要素市场,要靠稳步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建立支持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制度环境,打破阻碍要素流动的关键障碍。例如,以促进人员自由流动为目标,优化通关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进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二是发展健全要素交易和定价的市场平台,完善要素市场的规则、服务与监管。三是要推动各类要素交易主体和中介机构的形成发展。

  三要激发国内消费潜能。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运行有赖强大的消费潜能开发。一是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提升大湾区市场能级。降低关税、扩大进口,一方面是在萎靡的全球经济环境下,让世界各国分享到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强劲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为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国内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避免跨境消费和消费转移,刺激国内供给侧质量结构提升,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供给和需求体系。二是解决居民支出结构问题,增加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覆盖率。改进支出结构的问题,一方面要靠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则对公共资源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政府需要加大廉租房建设、教育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以改善居民的支出结构。


作者:张昱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