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在广州市专场新闻通气会上,钟南山院士回应近期民众热议的“出院核酸检测复阳”话题时表示,如果病人体内IgG抗体呈现4倍的增高,则可判断患者不会再被感染,并不是再发病;至于病毒的残余,到底还会不会再传染给别人,还有待观察。
疫情暴发后,钟南山院士始终备受关注,这源于他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发言。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提出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完善疫情信息发布,依法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准确。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善意的批评、意见、建议认真听取,对借机恶意攻击的坚决依法制止。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体现出的是党中央在疫情防控战全过程中始终强调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这要求我们持续坚持围绕疫情发展的“实事”,持续不断研究防控工作的客观规律,达到“求是”的目标。
实事求是,是民之所望。人民群众期待能对疫情实事求是,既是出于对真相的渴求,又是因为只有符合事实的解释才能最大限度让公众释疑解惑,同时更寄托着人们对本真的人、事的期待和追求。在热点舆情事件中,能够为人民群众“解渴”,自然也就占据了新闻舆论的制高点。
比如,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明确指出新冠病毒“肯定人传人”,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未知和恐惧,与其纠结于“暂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不排除有限人传人”般的咬文嚼字,不如痛快地向公众坦诚,赢得宝贵的处置时间。实事求是地讲清楚问题,不是恐慌的“制造机”,而是群众的“定心丸”。
实事求是,是民心所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大疫当前,得民心就是讲政治,讲政治就必须实事求是。疫情中,影响人心波动、舆情起伏的,一桩桩都与实事求是的“实”和“是”攸关。事情扑朔迷离,处置未孚人望,人们难免要追其真而求其是。而在热点频发的复杂环境中,靠“堵”只能“堵”住民心相通的坦途,快速准确的事实,永远凝聚民心的最大武器。
疫情之中,无论热点如何转换,人民群众痛恨谎言、珍爱事实的本性是不变的。或许,这会带来一些“灰暗面”。但我们关注“灰暗面”,并不是沉沦在负面情绪中,而是把“灰暗面”的公开视作推动工作的一个抓手。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开透明的阳光总能驱散暂时的阴霾,我们就能牢牢把握住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实事求是,也是治之所向。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提升制治之力,就是一个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面对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只有勇于发掘真正的问题,勇于面对真正的问题,勇于解决真正的问题,才能实现精准施策,破解发展路上的“梗阻”。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3日出席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当下,人民群众对生命安全健康的关注空前,对防控工作精准有效的盼望热切,对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充满了期待。“四心”论,就是对人民群众所想所盼的有力回应。
“四心”论只有依靠实事求是才能得到贯彻落实。归根到底,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都离不开一颗“求实”初心;否则,就是丢掉了实事求是这个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法宝和“心学”。从“四心”论出发,我们要实事求是地把防控工作落深落细,以必胜之心谋实招,以责任之心报实情,以仁爱之心办实事,以谨慎之心求实效。唯此,才能收获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动力。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把防控工作落深落细,以必胜之心谋实招,以责任之心报实情,以仁爱之心办实事,以谨慎之心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