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率先构筑新发展格局引领区

2021-06-17 10:25:43 来源:广州日报

  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充分利用我国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畅通及互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催生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和创造新优势。这是新时代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客观要求和体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担当,有利于对冲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化解“逆全球化”应对经济“脱钩论”、解决我国面临的各种中长期问题和保障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具备推进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区的良好基础及条件。面向未来,广州应以国际消费、投资、创新三大枢纽建设为抓手,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区,为推动我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在新发展格局中走前列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必然要求

  构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旨在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有机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消费和投资,加强创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形成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新发展格局,这有利于广州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优势,充分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集聚国内外高端要素资源,拓展市场、产业及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广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是新形势下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必然选择。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深化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对外开放水平高,经济基础较雄厚,交通物流发达,商业贸易兴旺,市场体系较完善,科教文化中心地位突出,与全国及世界互联互通、经贸联系密切,为广州构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广州也还存在消费中心功能不强、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不强、全球资源配置水平不高、产业链水平不高、城市链接度不高、总部经济发展滞后等短板。这些需要在未来一段时期通过打造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区统筹加以补齐和锻长。

  建设三大枢纽,高质量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区

  面对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广州应围绕建成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求,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优势,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以高水平建设“三大枢纽”为抓手,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畅通要素、商品、市场、产业和经济社会循环,更好联通国内外市场,提供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加快打造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区,促进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建设国际消费枢纽,激发新发展活力。一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发挥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优势,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和消费环境,建设珠江两岸夜间经济发展区,促进商圈、商业步行街等升级发展,打造食在广州、买在广州、玩在广州等消费品牌,扩大升级酒店餐饮、商贸购物、旅游休闲等传统消费,培育发展信息消费、网络购物、在线教育等新型消费,畅通国内国外市场循环,打造国际消费集散地。近期应深入落实国家、省和市出台扩大消费的政策,相继出台扩大消费的新政策,提振居民和企业的消费信心,弥补抑制的消费缺口,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加快释放新型消费潜力。二是建设国际采购中心。持续办好以广交会为龙头的各种展会,高水平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及扩区,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大宗商品采购交易中心,持续推进批发市场等转型升级,扩大商品展会采购、市场采购、跨境采购、线上采购等采购规模,逐步扩大服务采购规模。三是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邮轮母港。高质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旅游和文化新业态,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和城市文化名片,提升广州旅游和文化国际影响力,扩大旅游和文化消费规模。四是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加强与国内外联通链接,建设广州面向“一带一路”及全球的贸易、消费、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打造区域与国际经贸合作新高地,促进国内国际循环良性互动。

  建设国际投资枢纽,拓展新发展潜力。一是有效加大“两新一重”及城市现代化设施投资建设。以互联网、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智慧城市、都市圈和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投资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二是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标准,以营商环境3.0改革为抓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动企业办事流程及环境再简化优化,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应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市场监管体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改革,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得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形成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吸纳高端要素集聚广州发展。三是建设国际性区域金融中心。加快推进广州期货交易所、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技术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区块链金融中心等建设,推进国际金融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际金融岛等平台建设,完善现代金融基础设施,吸纳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集聚,培育发展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大集团,做大做强现代金融服务业,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建设国际创新枢纽,催生新发展动力。一是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技城和未来科学城(大学城—琶洲地区及周边)建设,争取国家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等项目在广州布局,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和国家人才高地,建设企业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网络,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创新突破,培育发展世界级创新型企业集群。二是培育发展新支柱产业和500强企业。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金融服务等产业培育发展为新支柱产业,优化提升现有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混改、整合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举措,重点在生物医药、金融服务、智能装备等领域培育发展3~4个世界500强企业,培育发展一大批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和独角兽公司。三是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建设数字经济平台,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集聚数字经济企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吸纳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创新型企业总部、研发设计中心等发展,积极吸纳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等总部集聚,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做大做强广州总部经济。

  此外,还建议把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区纳入广州“十四五”发展规划,部署落实好重点工作任务和举措,争取国家支持在制度创新、要素流动、市场互联互通、内外政策与规则对接等方面先行先试,助力广州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


作者:杨再高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