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人大,尤其是区级人大在监督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何做到真监督,将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变成工作的亮点、特点、闪光点?
真监督,首先要敢监督。有的区里的人大干部怕得罪人,不愿得罪上级或领导,特别是对一些敏感、深层次的问题,爱搞“弯弯绕”和“顺水推舟”,不愿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忘记了自身监督的天职。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能。党中央部署要求的、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人民群众关心的,就是人大监督的着力点、主攻点。
真监督,还要善监督。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深入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比如,广州市及白云区区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搭建,大大改善了以往人大与它所监督的对象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如何更好地发挥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实效,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监督主体。预算监督本身就是源于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即人民通过代表机关将公共事务委托给政府,政府又委托其下属的各个职能部门去具体实施。其中,若牵涉的层级越多,链条越长,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就越大。预算联网监督就是打穿了层层委托的隔层,实现“委托人”与下游“代理人”的直接互动。各人大机关可以培训和协助人大代表学会使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鼓励代表的参与,激励代表的积极性。二是监督能力。预算监督的内容越细化,监督就能越具体有效,从而对于预算监督的主体提出的要求就越高。因此人大代表和协助人大代表的人大工作人员的相关能力的提高,是实现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初衷和目标的关键。三是问责机制。除了监督项目的进展、预算的执行、预算与政策的匹配度,还需要设计更为系统的问责体系,保证公共财产取之于民。并且将人大的预算监督与质询、重大事项决定、特定问题调查等权力的行使结合起来,真正行使好人大管好钱袋子的神圣权力。
真监督,还要能“落地”。要在提出问题时寻找相应建议,监督中提出解决过河的“桥”或“船”的问题,将实践中形成的管用、有效办法及时确立为机制,以科学机制保障和促进落实。要尊重规律、把握规律,坚决执行重大决策出台前的科学评估、专家论证、人大审查等制度,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提高决策的精准度。要明责任、限时间、卡节点,形成任务具体、责任到人、环环相扣的“责任链”。要聚焦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聚焦区委的中心和重点工作,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实效,并将监督结果与问询、与考核奖励惩挂钩、与干部人事工作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