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黑天鹅”的暴发及影响,使超大城市突发公共卫生问题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防范化解这一风险必须依靠社区治理。广州有必要从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掘总结社区治理经验,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注重平战结合,进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助推广州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注入治理新动能。
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的全链条应对,发挥政治、组织、制度优势。首先,坚持政治引领,以高度责任感和斗争精神迎接考验。党建引领背景下政治建设决定社区治理的根本依归和成效。其次,聚焦党的全面领导,形成社区治理中党的领导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委统筹领导下,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制定实施了常态下主要领导负责、班子领导驻点联系、两委班子交叉任职等制度和突发状态下党委主要领导包案、重点事项通报协查等机制,构建了组织、协调、动员、上报、处置、反馈全流程模式,保证了社区治理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党的政策、体现人民意愿、推动城市发展。最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加强队伍常态化建设保障应急之需。
接下来,要持续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资源投入,规范基于事权相匹配的权力扩张与收缩。首先,继续扩大区域化党建的覆盖面,拓展党对社区各类组织领导的实效性。其次,拓展规范党费在常态下和应急时的使用,使党内政治、组织生活更加生动活泼。最后,以问题为导向调整基层党组织建议权和决策权的权重。
运用多样化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区治理难题。一是通过全覆盖宣传和拉网式排查,凝聚广泛共识。二是在重点人员、重点环节上筑牢防护网,做到底数清、全覆盖。三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财政保障机制,全市“一盘棋”,“先预拨后清算”,优先保障社区经费。四是增加有效制度供给,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接下来,继续深入完善立足社区的行政资源和手段的整合调配,增加有效制度供给。首先,完善城市大数据存储管理应用,深入挖掘网格化、经普、人口等数据,为社区治理决策和施行提供数据化、系统化、智慧化支撑。其次,在总结基础上深化细化“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联动协作机制,提高社区面的行政执法效能。最后,完善人员、资金、权责等制度顶层设计。
统筹协调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实现社区治理一核多元互补。首先,街社党组织指导下多元参与的制度设计。围绕参与事项、参与对象和方式做好体系设计。一方面,聚焦民生热点难点,诸如微改造、电梯加装等事项成为多元主体参与的重点。另一方面,建立党组织主导的分层议事协商制度,搭平台、定规则,有序扩大协商参与主体,及时落实和反馈协商成果。其次,基于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协作基础的自发性参与。通过架构在制度之上的社区治理实践,构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企业、居民群众等主体的共商共建共治共管的方式,形成了以街社党组织为核心的互联互助体系,实现了社区自治和社区治理的协同。
接下来,广州社区治理应拓展多元参与的广度深度,以切实的成效助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首先,在机制衔接、方式选择等方面鼓励在职党员、口袋党员等主体参与。其次,规范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便利化。再次,更加注重主体的平等性,倡导协商民主为主的方式,凝聚多元主体的最大共识。最后,发挥法治在多元主体参与中的保障作用。
逐步完善监督问责保护机制,保证社区治理的规范化。一是明确责任,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针对突发疫情,在明确纪律责任的基础上,对涉疫重大问题线索快查快办,实现通报一件,教育一片。二是聚焦基层治理,实现执纪监督全覆盖。发挥社区(村)监察站前移“探头”作用,实现监察监督全覆盖。三是把握重点工作、领域,回应关切。对社区防控、惠企援商等重点环节开展监督,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同时,及时核查反馈群众关切、媒体关注的问题。四是持续整治“四风”,营造基层担当作为生态。通过建立“四风”云治理工作机制,整合多个职能部门力量,形成高压态势。五是发现疏通基层堵点,减轻社区压力。采取“群众举报+互联网+暗访”的方式直奔一线,既便于发现问题、找准根源,又减轻了基层负担。六是做好区分指导、保护,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做好合规性指导,排除岗位风险隐患。
接下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广州社区治理应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着力发展动态问责,使基层干部从满足短期问责要求中解脱出来,聚焦长期的工作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