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英雄城市·红色印记

“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研讨会召开

2021-06-17 10:20:21 来源:广州日报

  日前,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广州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研讨会在广州市社科联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第九届广州学术季“英雄城市·红色印记”系列研讨活动的第五场。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郭德焱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来自广东省社科院、省委党校、市社科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省港大罢工纪念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黄埔军校的共产党人与党组织的历史、黄埔军校中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特色及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广州时期的实践活动对黄埔军校的影响、黄埔军校的红色文化与区域社会的群众动员等历史展开交流研讨。

  原广东省委党校巡视员曾庆榴教授认为,黄埔军校史料是一座“富矿”。研究黄埔军校的历史,应致力于揭示一所学校、一座小岛与整个中国革命的内在联系。黄埔军校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创建的。共产党人对黄埔建校、建军的贡献,是构建党领导军队(“党代表制”)的制度,致力于开展军校政治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和战时政治工作。这对整个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开展政治工作,这是与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的探索与开拓分不开的。研究黄埔军校的历史,应有大视野、新眼光,宽思路。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赵立彬认为,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的创建、组织、教学,特别是政治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是在广州时期实行统一战线政策、迅速壮大力量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利用黄埔军校培育了杰出的军事人才,选派优秀青年学生、培养中共党员学员,是在广州时期尝试掌握武装、在军事方面先行一步的体现,为后来各时期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为党的革命实践的主要形式,构成了不同于前后时期的显著历史特点,影响到这一时期军事工作包括围绕黄埔军校斗争的特点。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振武认为,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培养军政干部的摇篮。大批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这一时期进入黄埔军校工作学习。他们在战火中淬炼,逐渐成长为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与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才,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有5位元帅、3位大将、8位上将、10位中将、11位少将出身黄埔,黄埔军校对中共将才的造就之功由此可见一斑。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晓辉认为,黄埔军校内国共团体组织之间的斗争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中共黄埔军校党团及军校政治部的领导下,坚持团结与合作,反对分裂和倒退。中国共产党在“广州时期”还处于幼年状态,然而斗争策略的运用已经较为娴熟,在黄埔军校的具体实践和所取得的宝贵经验教训,为中共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李杨认为,张申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共黄埔第一人。当时他被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成为黄埔军校首位红色教官,将更多优秀的中共党员引进黄埔军校,其中就包括旅欧支部的共产党人。通过张申府的引荐以及周恩来的工作,不少中共旅欧支部的优秀共产党人,陆续进入黄埔军校,他们以军校政治部为基本盘,一任接一任,开展富有成效的政治教育工作。

  省港大罢工纪念馆副研究员冯惠认为,黄埔军校成立之际,正值全国工农运动恢复、发展之时。大革命时期的广州,每一次大的工农运动,都有黄埔军校的参与和支持。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更是致力于支持、帮助工农运动,使军校成为工农运动的后盾,使工农群众成为军队力量的源泉,并使得广东的工农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广州市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邢照华认为,由黄埔共产党人主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这一政治组织,在广东社会中发挥了一定的动员力量。黄埔军校的共产党人,在广州积极组织各种游艺会,促进了军民合作。黄埔军校共产党人把战地宣传当成了整体革命战事的特殊组成部分,其主导的战地宣传工作的服务,分为对人民宣传、对友军宣传、对敌宣传。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晓辉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紧紧围绕“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与会专家视野开阔,发言颇有新意,比如提出了关于黄埔军校研究的3点认识,将中共“广州时期”与之后的各个时期相联系,中共幼年时期斗争策略的运用已经较为娴熟等新观点,充分肯定了共产党人与党组织在黄埔军校中的历史作用,确认在黄埔军校的具体实践和成就等。


作者:陈文杰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