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中央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到两手抓两不误。笔者认为,广州在做实做好“两手抓、两不误”的基础上,主动找准主攻方向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确保安全有序复工之间以及转型升级中找准平衡点和突破口。
转型发展是广州疫情防控的制胜法宝
疫情席卷而来,广州经济遭受阵痛,要靠转型发展破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广州餐饮、酒店、旅游、线下商业等服务业受到一定影响。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及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新业态经济(电商、短视频、游戏、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得到明显发展。对此,广州可创新政策福利,扶持相关企业尽快复工复产,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迎合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实现保企业、保经济、保民生诉求,使得广州平稳度过此次难关。
广州有底气、有条件转危为机,实现转型发展。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完备的产业体系及高水平的消费市场能够为转型后的新经济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千年商都”的经济积累与华南交通枢纽强辐射力,可为广州经济转型提供支撑;丰富的人才资源为转型发展新产业提供智力保障。此外,享有盛名的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也为经济转型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信心。特别是疫情下,传统行业深受疫情冲击,中小企业生存面临挑战,迫切需要转型,政企转型诉求达到空前一致。
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培育新动能
疫情下,广州培育新动能要把广州“十三五”收官和科学谋划“十四五”充分衔接,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三个方面加大力度,在转危为机过程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技术创新。疫情当下,需要逆境而上的精神,时刻不忘技术创新,做好技术储备,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稳定国际市场。广州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助力,着力优化布局“一区三城十三节点”,引导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前沿性、引领性的核心技术。
产品创新。此次疫情在生物医药市场需求和“宅经济”影响下,萌生了大量新产品的需求,例如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游戏手游、VR/AR、无人机、运输机器人等。广州信息技术发达,医疗资源丰富、制造业底子雄厚等,应快速抓住这波需求,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培育经济增长点。
服务创新。广州应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模式发展新趋势,以商业模式创新和培育新业态等方式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对接国家数字经济、“互联网+”战略,以“互联网+制造”“制造+服务”等模式,构建以互联网引领的智能制造价值链体系,特别探索医疗O2O智能分诊、人工智能参与的智能问诊、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基于大数据的新药研发等“互联网+医疗”应用新模式。
广州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主战场
相比“非典”,疫情发生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次疫情将会加速经济调整步伐,陆续催生新的业态,成为经济升级的一个新起点。笔者认为,广州要转危为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可着眼十大重点领域:
一是生物医药研发。广州是华南地区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拥有量居全国第三。广州可充分发挥医疗健康产业独特优势,聚焦高端医疗、中医药等重点领域研究。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突破与融合应用,已成为一个地区赢得主动权的普遍选择,也是疫情突发下,服务模式转型保障民生需求的主要支撑。
三是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厂商应快速响应需求,满足并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提供流畅、极致的体验,这可能会带来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拐点。
四是自动化物流。更加精准、高效、安全地完成医用物资、生活用品等物流配送服务,为疫情期提供便利,需要完善构建“大数据+无人运输机器+快递柜+配送人员”的现代物流网络。
五是云办公。疫情期间,企业云服务软件、工具、平台成为不少企业的刚需,若形成用户习惯,这种办公模式不会伴随疫情结束而消失,将成为未来人们工作的一种新方式。
六是数字娱乐。数字娱乐模式和生活模式,通过此次“宅生活”实现初始用户积累,抓住机会开展产品推广和产业生态建设,有望迎来新暴发式增长。
七是互联网医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补齐疫情管控技术短板,快速推动线上服务;优化AI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测序、疫苗/药物研发、蛋白筛选等药物研发攻关。
八是新零售。电商给居家防疫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在这一特殊时期,为“无接触”新零售新业态发展注入了新的商机。
九是网上教育。受疫情影响,全国高等教育、中小学都暂缓开学,线下教育遇到了客观难题。但全国海量大、中、小学生转向线上教育,为互联网教育打开一片新的蓝海。
十是智慧城市及治理。要做好疫情前市场监管、城市规划、交通运行和疫情后人员跟踪、信息公开、应急灾备、社区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