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广州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2020-02-03 12:35:30 来源:广州日报

  当前,我们要科学评估疫情对广州经济短期影响的同时,更要坚定信心,科学应对,推动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健康稳定增长,以新担当新作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加快建设具有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的国际大都市。

  疫情当前,要把握好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稳增长的关系

  面对疫情,维护广州经济工作稳定发展大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聚焦国际大都市建设目标,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不动摇,同时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高质量发展与稳增长相辅相成。缺少稳增长“量”的支持,高质量发展会由于底子不牢、动力不足的可能,而成为空中楼阁。反之,没有高质量“质”的导向,稳增长只能把蛋糕规模做大,而难以把蛋糕质量做好,甚至可能造成无效投资、产能过剩。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穿经济建设始终。

  客观看待疫情影响,广州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短期来看,疫情冲击市民消费需求,打乱企业正常生产安排,对投资、消费、出口都会带来明显消极影响,并且通过就业和物价传导,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长期来看,这次疫情作为一次性冲击伤害,不会改变广州经济的基本面,广州经济的总量损失在长期可以统计性忽略,广州经济底子厚、韧劲足,长期向好趋势不变。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持续发挥;实体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这些都表明传统优势奠定了广州经济发展的雄厚基础。

  同时,新兴动能激发广州创新活力。工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不断迈向高端化。创新驱动成效持续显现,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有效对冲疫情冲击。

  坚定信心,推动广州经济行稳致远

  一要切实为企业减负,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科学评估疫情影响,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研究制定差异化的税收返还、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体系,帮助企业在疫情过后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以“放管服”为核心,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推动政府部门各类审批信息共享共用。同时,推进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二要优化需求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大力发展智能化、场景化、体验式零售和内容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投资发展新空间,以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投资为基础,以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为重点,积极稳妥扩大有效投资;同时,提高资本配置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积极开拓多元市场。

  三要强化产业支撑,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带动,以实施制造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基础升级等“八大提质工程”为牵引,抢抓区块链、5G发展先机,着力完善全生态产业链,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强化现代服务业支撑保障,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快国际金融城、国际金融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金融平台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强化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传统产业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四要对接国际先进营商规则,重塑营商环境优势。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广州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围绕企业和群众最为关切的环节,着力减流程、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解决营商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实施新一轮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全业务、全流程、全区域覆盖,全面提升开办企业时效,推动企业“准入”“准营”同步提速,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广州样本”。

  五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稳妥推进价格机制改革。


作者:王云峰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