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平台,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创新探索,实际上也就是通过打造学思践悟新思想的“开放党校”、党性修身锻炼的“理论课堂”、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便民超市”,架起党的政策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暖心桥、幸福桥,打通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党员归心、人民同心。如何用好“两中心一平台”、把这座无形而宏大的桥梁架牢加固并取得良好实效,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职责和紧迫任务。笔者从事理论宣传工作多年,在实践中得到一些体会认识,梳理出来一起研讨分享。
用好“两中心一平台”,让党的政策理论走进百姓,必须紧紧依靠贴近百姓的宣讲员队伍,着力打造一支水平专业化、身份多样化、适应分众化的“六员”队伍,推动理论宣讲延伸到广州城乡“神经末梢”。以往经验表明,建好用好理论阵地关键在人,核心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可靠管用的宣讲员队伍。要进一步做实“谁来讲”这篇文章,将“三个100”宣讲队伍往水平专业化、身份多样化、适应分众化方向大力拓展延伸,着力构建理论宣讲员、政策宣讲员、技术宣讲员、文明宣讲员、思政宣讲员、百姓宣讲员“六员”一体宣讲队伍支撑体系,使理论宣讲热度力度不减、持续深入深化。将“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高频次开进偏远乡村、基层社区、城乡集市、车间厂矿、旅游景区及扶贫攻坚一线等地区,把理论宣讲延伸到城市农村“神经末梢”。
用好“两中心一平台”,让党的政策理论深入人心,必须大力构建新时代群众话语体系,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和“化大众”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要把“高大上”的科学理论传递到基层群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善于运用群众语言把理论讲明白、把道理说清楚。用好“两中心一平台”,同样需要提高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运用沾泥土、带露水、冒热气的语言,贴近百姓需求讲,带动群众参与做,讲好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能领会的话,把理论滋养、政策精神、中央关怀传递到工作第一线、基层群众家和百姓心坎上。
用好“两中心一平台”,让党的政策理论落地生根,必须积极创新通俗鲜活的宣教方式手段,着力探索“理论4+”模式,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创新理论传播的方式手段,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热词,也是用好“两中心一平台”的有力途径。近年来,广州积极探索理论+艺术、理论+基层、理论+实践、理论+网络等系列模式,打出理论宣讲“组合拳”,形成多元集成“大合唱”,让光辉理论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由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由上热下冷到全民践行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