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为支撑。广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等因素。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研究显示,近十年来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国内主要城市比较,优势并不突出,需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动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
对2008-2017年广州制造业发展质量的评价显示,广州制造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十年来,广州制造业在包含经济实效、结构优化、创新能力、社会价值、国际影响、绿色发展六个纬度的综合发展质量得分以年均21.4%的速度提升,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态势不断加强。但对包括广州在内的国内制造业发达城市的比较研究表明,广州制造业发展质量优势并不明显。与国内先进城市比较,广州制造业进一步转向高质量发展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制造业发展效益有待提升。对标国内其他先进城市,广州制造业效益优势不显著。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上看,广州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二是产业结构高端化程度不够。IAB、NEM等不少高端产业尚处于孵化和初步发展阶段,制造业新发展动能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与国内城市相比,广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不高,对制造业提升的拉动作用还不显著。
三是对外开放优势有待强化,短板效应明显。近十年来,广州制造业国际影响表现趋于平稳,对制造业整体质量提升的贡献有限。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比重、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等面临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
四是绿色发展质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与一些城市相比,广州制造业绿色发展质量尚有差距,2018年制造业绿色发展质量排名不靠前。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单位增加值废气排放量仍较重。
从六个方面着力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
广州要提高制造业的发展质量,一是要着力扩大制造业发展规模、增进生产效益,提高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实效。要做大做强一批本地优势企业,建立重点扶持企业清单,按“一企一策”给予扶持;加大用地供给力度,破解先进制造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优质项目引进落地的土地制约;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重点领域企业争创著名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持续推动扩大市场规模,带动制造业增量扩张;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改进制造技术和效率提高制造业企业发展效益。
二是要大力发展IAB、NEM等先进制造业,聚焦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要加快淘汰技术落后的制造行业,推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先进制造业在制造业产业体系中的比重;加快推进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构建制造业智慧化生产生态系统;要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如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太赫兹等行业,植根培基,抢占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先机。
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要加强自主创新,统筹各方技术优势,开展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有效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围绕制造业供应链促进创新,在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的全过程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加创新性技术成果对先进制造行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实施开放创新策略,与国际著名研发机构、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实质性技术协作,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增强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围绕重点产业,吸引国内外相关优势科研院所成立面向应用的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加强多学科集成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四是要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嵌入国际科技产业链,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全方位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鼓励外资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融入集群创新的重点领域和环节;实施国际产能合作行动计划,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园区共建,推动广州智能装备、工程机械、纺织服装等集群重大装备及优势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与国外研发机构加强合作,或直接收购国外研发机构,提高开放发展的技术含量。
五是依靠“智能+”实现“机器助人”,提升制造业税收贡献能力,着力提高制造业发展的社会效益。通过推动“智能+”将劳动者的灵活性和自动化设备的高效率充分结合,实现从“机器换人”到“机器助人”,赋予制造业新的活力。重点针对广州税收贡献较大的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企业发展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的税收贡献比例。深化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两业融合”水平,改善供给质量,实现差异化竞争,有效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双向提升税收贡献。
六是通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深化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深度支持企业开发绿色节能产品,积极推行生态设计,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加快推广应用循环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鼓励工业园区开展集中供热、土地集约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水的循环利用等,推进制造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挖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加强低碳发展及节能环保技术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形成绿色制造业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