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广州欢迎您”助力文旅品牌焕发新彩

2021-06-15 14:20:41 来源:广州日报

  日前,广州推出“广州欢迎您”文旅复苏助力百业复兴系列活动,一系列惠民举措彰显了广州做好抓“六稳”、促“六保”工作的决心与信心,也反映了供需共振之下对于扩大内需、提振居民消费释放出积极信号。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文旅治理方向,改变了市场产品开发的逻辑思路,改变了民众文旅消费的需求和观念。未来,广州应以创意文旅驱动城市活力、以多业态融合提升城市品质、以全域文旅彰显城市精神,推动广州文旅品牌高质量出新出彩,打造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范例。

  以创意文旅驱动城市活力。

  激发政府潜力,促进文旅综合环境创新。一是做好文旅金融平台支撑。依托“一会一库一体系,多园多金多联盟”模式,做好文旅金融服务,缓解小微文旅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做好创新文旅人才平台支撑。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文旅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文旅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

  激发市场动力,促进文旅产品服务提升。一是做精“广式服务”品牌。挖掘花园酒店、白天鹅宾馆等一批优秀的本土文旅服务企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将“广式服务”打造成深度旅游体验产品。二是做专本土文旅企业品牌。中小微文旅企业需要立足本地市场,专注“小而美”“精而特”的本土文旅产品服务开发,以满足游客对于高品质产品的追求。

  激发民众内生动力,促进文旅人文环境营造。一是以广州迎春花市为标杆,将“广州国际购物节”“广州时尚周”“国际美食节”等办成全民参与的标志性节庆,打造一批广州特色节事品牌。二是打造“社区+景区+非遗”的发展模式,如邀请广东醒狮、广绣、广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入驻旧城改造项目,使非遗走出博物馆,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在保护和活化中重新焕发生机。

  以多业态融合提升城市品质。

  做好“夜游经济”品牌。广州虽是夜经济最早的推动者,但整体而言,以本地消费为主,消费项目分散,夜间文旅与市政美化、居民消费的融合还不够,“夜间经济”地标未形成。因此,需要逐步由以景观亮化为主的“夜光经济”向以旅游消费场景打造为主的“夜游经济”转变。比如,以琶醍、北京路、天河路商圈等为重点,打造“YOUNG城YEAH市”(羊城夜市),构建“广州夜购”品牌等。

  做好“乡村+”品牌。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内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消费者逐渐倾向于追求精致、高品质的旅游消费,城市周边近车程、短距离、高频次的“微度假”成为游客出游首选,为广州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从“乡村+节事”“乡村+民宿”“乡村+互联网+土特产”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广州特色。

  做好“数字文旅”品牌。一是大力培育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建设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二是打造一批5G智慧旅游产品示范。比如引导建设“5G+北京路文化旅游示范街区”等。三是加快文旅治理数字化建设,探索智慧文旅数字平台,提高城市运营管理能力,通过数字治理促进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体验品质化,推动全域旅游智慧化发展。

  以全域文旅彰显城市精神。

  一个城市文旅品牌的打造最终归宿是城市传统记忆的传承和新城市精神的培育。广州人本身“爱玩”“会玩”为城市文旅品牌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以全域化的理念和思路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品牌,将彰显广州开放、包容的城市内涵,让两千年丰厚的文化资源焕发出新的光彩,振奋出蓬勃的城市精神。

  将文旅元素引入城市公共空间。依托云山珠水城市文化景观视廊,充分利用亚运文化遗产,盘活市民广场、大剧院、商业购物中心等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打造广州艺术广场暨城市文化客厅,重构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创造崭新而独特的城市空间记忆。

  将主客需求融入公共服务设施。在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和“图书馆之城”,推动广东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以及广州“五馆一院”等市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和旅游功能的融合、主客社群多样需求的整合,将城市公共空间打造成为促进民众文化交流、承载城市精神的空间,让城市文化交流更具活力。

  将生活化场景打造成文旅空间。“市井”和“烟火气”是广州独特的城市气息,而生活化场景是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文旅目的地品牌最打动人心、难以复制的地方。通过历史建筑保护、人居环境提升、文化艺术植入、社区共享共治等城市“微更新”方式,打造永庆坊、旧南海县、兰蕙园、泮塘五约等一批社区型老城新景,注重日常生活的场景化、主题化,打造成为“步步皆风景,处处有人家”的文化生活空间,让游客参与到从“戏剧场”“游乐场”到“菜市场”的城市美好生活场景。


作者:吴志才 黄诗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