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10月12日至13日来到潮汕地区,分别在潮州和汕头两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与群众见面、交流。连日来,社会各界都在热议这个话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今年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伟大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潮汕文化的生成聚合来看,潮汕文化的主体是历史上几次大移民造就的。 秦始皇三十三年,派任嚣、赵佗率军统一岭南,置郡县,潮地在龙川县辖内。中原地区特别是关中地区先进的文化开始源源进入潮地,改变着潮汕地区的文化生态。 四百年后,中原地区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给潮地带来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那就是西晋的“八王之乱”。这场动乱与其后的“永嘉之乱”使整个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战火,上至王公望族,下至农工士商,纷纷向南逃难,其一大批经莆田沿东南沿海进入潮汕地区。各地的先进文化在潮地集其大成,融汇聚合,构筑一方文化的主体,流韵至今。 南宋末年,宋室在元兵追击下,于1276年南下,怆惶退至潮汕地区,处于封建社会最高峰值的宋代文化,积淀于潮汕民间,推动了潮地文化的进步。 这是一个扇形的聚合结构,潮汕文化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是各个时期中原先进文化在潮地的交融,是农耕的大陆性文明。 在潮汕的发展史上,160年前汕头开埠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前所未有的震荡。一是为本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西方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来,宗教、艺术、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等在悄悄地改变着固有的社会生态;二是这个历史时期(从明末就开始了,但数量不多),大量的潮人“过番”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双向的文化交流使潮地完成了与世界经济模式的初始接轨;三是国人的视野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宽。第一次较直观地看到一个迅速前进的世界,从而对自身的命运有了新的思考。 潮汕文化由此产生深刻的嬗变,一跃而成为具有海洋性特征的商业文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的结合,这,就是潮汕文化,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潮地的文化中心一再变更。南越国首置揭阳县,是为抗击岭北的军事威胁,故中心在五华——丰顺一带。隋唐时期,处于滨海、交通便利且人烟稠集的潮州取而代之,成为潮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潮州港是当时外贸的重要港口,唐时已有相当规模,进入明代商贸更为发达。随着韩江冲积平原的延伸,港口位置不断南移,改至庵埠又到樟林,最终着落在汕头。社会的发展迫使潮地固有的大陆农耕文明必须与海洋文明完成对接。 通过考察潮汕文化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汕头开埠、外来文化的进入,给潮汕文化注入了新的鲜活元素,使这一地域文化有了世界性的精神诉求。而这个过程,作为潮汕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龙头城市的汕头市无疑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引领了文化的转型,确立今天对潮汕文化的基本表述,即“传统文化之集聚、开放和合的精神”。笔者杜撰了一个表述语:汕头开埠前,可称之为“旧潮汕文化”,其中心先是揭阳,后是潮州;汕头埠后,可称之为“新潮汕文化”,其中心则在汕头。 所以,从文化学的角度而言,揭阳作为潮地最早的建制地,是“潮汕源头”;此后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潮州是潮汕地区在封建社会发展昌盛时期的中心,毫无疑问就是“潮汕古邑”。而汕头,当仁不让就是今日大潮汕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三个地域应予以明确其历史和现实的定位,文化研究各有侧重点,但大潮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点在整个潮人社会得到认同,并互相尊重,携手共进! 1981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大经济特区设立。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潮汕在海外有超过一千万的乡亲,其中不乏名商巨贾、英才俊杰,潮人有着超强的血缘凝聚力和家乡情结,正是建设母土的丰厚资产和强大力量。 今年正值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侨批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显然,打造一条联结世界潮人精神诉求的文化价值链至关重要。 价值链理论是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他的本意是指跨国企业,通过企业的共同价值标准,将互相关联的各类经营活动构成一个相对稳固又充满活力的价值体系。我想把这个理论引申到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同质文化也可通过一个特殊的平台,构筑文化价值链。近代以来,潮汕文化已伸展到世界各地,在许多国家,都有风情浓郁的潮人社区,海外的潮汕人一直按照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操守坚持独特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和经营方式。在心象构成上,与扎根于祖居地的乡亲是一致的,基因上存在着民系相同的生命密码,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所以增强全世界潮人的凝聚力,就要借重文化的牵引力,搭建全体潮人的交流平台,建立一条基于潮汕人血缘的价值链条。文化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了潮人社会的文化地位,抓住了价值链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诚如是,则纲举而目张,以汕头为中心的文化经济地域将横空出世。 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的交融决定了潮汕文化的先进性
潮汕文化的地域概念
做大潮汕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