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为潮汕大地留下一抹乡愁

2019-04-02 15:07:45 来源:汕头日报

  近日,笔者探访沟南许地、九溪澳和菊池村等数个美丽乡村,所到之处,但见村口照壁古色古香、村道院落花草繁茂、村里菜地见缝插绿……一派潮风古韵、田园牧歌景象,让人大有“昔我来兮,头纱仍披;今我来兮,已露鲜丽”之感。的确,乡村的振兴发展让人欢欣。脏、臭、乱已成过去,整洁的村道、清澈的河水、美丽的景致成了“标配”。不少乡村还别具匠心,把乡风乡训写上墙点缀成风景,凸显人文气象。

  如今,习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了不少乡村的“金字招牌”。乡愁是一个地域历史文化的基因,寄托着对过往岁月的缅怀。乡愁需要载体,这个载体,对游子来说,也许是村头枝干虬曲的古榕,也许是溪边孩童玩耍的场景。每一代人的乡愁都来之不易,就拿沟南许地来说,它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村民世代建设的结果,而它深厚的人文底蕴更离不开历代乡贤的培育。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载体不在,乡愁焉存!留住乡愁迫在眉睫。

  美丽乡村怎么建?乡愁如何留住?汕头首批建成的96个美丽宜居村给出了答案。这里,乡村依托自身资源并加强整治,颜值大增更具吸引力;农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贫困户脱掉“穷帽”,农民收入越来越高。不少乡村打起产业“组合拳”,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因地制宜。像九溪澳村,就利用渔村海产品资源和风光秀丽的自然优势,发展民宿,建起海产品一条街,有村民还在游人渐多的路边摆卖自产特色小吃,收费实惠。经济发展了,村民的腰包日渐鼓起来。留住乡愁与发展乡村实现了共生共赢。

  乡愁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正成为农村发展的“助推器”,激发更多有情怀、有能力的乡贤返乡建设。“何人不起故园情”!创文使仙门城颜值大增,在外乡贤频频打call并捐巨资建设。政府引进和扶持的一批农业产业项目,也正打开农村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一批批有志青年回乡创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走乡村振兴道路,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潮阳种粮大户马镇顺的几个儿子就学成回乡子承父业,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将乡村生活过得滋润红火。

  目前,我市正在开展的“乡村振兴系列宣传”、“千企帮千村促振兴”、“百村名特优农产品推介”等三大行动,将创新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让更多资源聚集到乡村发展中,为乡村振兴鼓劲加温。“记得住乡愁”体现出的不仅是诗意生存,更是以发展为内核,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此心安处是吾乡”,乡愁正点亮更多人的回乡路、创业路,正让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意。

作者:少言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