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独特优秀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我国文化星辰大海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星之一。南粤大地作为近现代革命的发源地和见证者,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新时代,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指示,发挥红色文化的特殊资政育人功能,对于广东党员干部和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高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传承:让红色基因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红色文化资源遗址和纪念馆参观考察,多次强调要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粤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革命军民与日寇和反动势力进行不懈斗争。缺少军饷,形成“无产阶级领导富人献金报国”的壮举;缺少兵员,父母妻子送子、送夫参军;缺少宣传阵地,“文化入伍、文章下乡”,涌现出《新华南》等优秀报刊和《粤北散记》《良口之战》等优秀作品;缺少正规武装力量,党领导组织起农民抗日自卫队与敌人展开游击战;缺少政治地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各领域的抗战爱国人士,努力推动“把广东建设成为统一战线模范区”,充分体现了“抗战就是爱国,爱国就是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整个粤北出现了坚持团结、抗战、进步的新气象”。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意义,是抗战精神的重要构成,是红色基因的生动体现。
新时代弘扬地方革命精神,是以地方革命叙事来丰富全国性的叙事,让红色基因更具有立体感和时代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越是历史的越具有时代气息。新时代,我们应该用好各种学习载体与方式,推动红色文化在南粤大地广泛宣讲,让重视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建设文化高地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共同准则和文化自觉。
挖全:将抗战救亡文化充分“抢救”回来
红色文化的价值更多时候通过红色文化遗产和资源体现出来,传承红色基因关键在于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在抗战救亡文化中,每一处抗战遗址、每一件抗战文物、每一个抗战故事,都是一本鲜活的革命教科书,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悲壮史,对构建当代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海内外华人民族复兴认同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厚古薄今”思维定式,缺乏对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此外,受制于客观条件,一些抗战救亡文化保护力度不够,表现为:缺乏统一的保护标准,尤其是对于目前尚未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革命遗址,保护状况处于“空白地带”,存在时刻消亡的危机;缺乏专业的保护人才队伍和制度保障;缺乏高质量保护,尚未能运用高科技手段,对红色文物进行有效修复;保护范畴顾此失彼现象较为突出。更多是对红色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形遗址进行修复,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革命英烈的故事、战时歌曲、话剧等文艺文学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得还远远不够。
抗战时期南粤大地留下的文化遗产数量较多,分布广泛,粤东北特别是革命老区分布密集。例如,近代革命史中,韶关与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并称为“红三角”。抗战时期,广州沦陷后,韶关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所在地,并留下了瑶坑、红围、五里亭省委旧址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红色祖屋”,但相当部分红色文化的保护面临各种困境。因此,要与时间赛跑,重点突出“挖全”“挖深”“挖久”等特点,坚持“红色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同步挖掘,协同挖掘”“发现一个,挖掘一个,保护一个”等思路,充分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如3D打印、激光修复、三维动态视频技术等,全力以赴做好抗战救亡文化的抢救工作,记录“红色故事”、建立“红色档案”、编辑“红色族谱”、挂牌红色遗址,守住“红色见证”、加强红色遗址巡查,强化“红色责任”等,让更多散落的红色文化及其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浮出水面”,从“抢救式保护”向“持久性保护”发展,形成红色文化保护的规范化、常态化。
用活:以抗战救亡文化开发推动广东红色文化高地建设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开发,传承与开发是可持续的保护。在党内主题教育和全社会的党史国情教育中,要依托广东丰富的抗战救亡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激活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让南粤抗战救亡文化“红”起来。一方面,发挥文化资政育人功能。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阐释和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除了传统的红色文化进社区进课堂,还要通过新媒体新技术,将红色文化搬到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让群众更便捷享受红色文化滋润,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要将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粤东粤北等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受制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与沿海地区相比,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喝水不忘挖井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精准扶贫”“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革命老区要合理开发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经济持续、特色发展。例如,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经典红色景点和主题展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红色经济。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精神文化沉淀,当地党政部门要大力弘扬抗战救亡文化等优秀文化,提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活用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释放出凝聚力和号召力,推动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为新时代广东建设文化高地当好示范表率。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编号 GD15DL13)《抗战时期韶关救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