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东奔小康
让我们一起聆听奋斗者的心声!
第三十集:张恩华:乘“粤菜师傅”东风,蕉芋成了“金粉条”
- 本期嘉宾 -
张恩华
粤菜师傅、信宜市展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2016年,官山村乡贤张恩华回到家乡茂名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他“半路出家”成为了一名粤菜师傅,将昔日农村路边的野生植物蕉芋制作成粉条并研发出各种创意美味菜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粉条”,带领村民找到了一条美食致富路。今天的《我在广东奔小康》节目,我们一起来听听张恩华的故事。
“以前(蕉芋)没人要,只是做来自己吃,现在就能赚钱。(我)2016年开始种蕉芋,一年(产量)大约是4000斤左右。拉来蕉芋厂这(收购),不用洗泥一块钱一斤。”在茂名信宜市白石镇官山村,提到蕉芋,参与种植的村民张才华高兴地告诉记者。
信宜作为中国长寿之乡,各种绿色健康食材众多,过去常被村民用来充饥或喂养家畜的蕉芋随处可见。官山村是省定贫困村,为了脱贫致富,白石镇和帮扶单位珠海仲裁委员会决定因地制宜发展蕉芋特色产业。信宜市白石镇党委副书记张赐贵:“我们白石镇一直以来都有种植蕉芋的传统,而且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于是,我们就带动乡亲们种植蕉芋,发展蕉芋加工产业。”
张恩华听说后决定回乡创业,在各方的支持下,建起了加工厂。张恩华:“家里人有反对过,本来我们这个年纪可以不用干活了。后来我说,我们做人,到每一个地方都要发光,为我们农村人做点事。我也是一名党员,我要带头把家乡事业做好。后来家人就没怎么反对了。”
很快,以蕉芋为主要生产资料,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运作模式的蕉芋加工厂正式投入使用。但蕉芋知名度不高,销路并不理想。为了推广蕉芋粉,信宜市展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恩华参加了信宜市举办的“粤菜师傅”培训班,并快速掌握了烹调技能。一技在手后,他开始琢磨将以前切块的蕉芋进行改良。张恩华:“刚刚开始做的时候,要把这个产品做好研发,特别的困难。我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心把这个产品做好。”
2019年,在信宜“粤菜师傅”同台献艺暨“一镇一特色菜”大比拼中,卖相朴实的“炒蕉芋粉”得到了评委的青睐,一举斩获一等奖。
但张恩华没有满足,他天天尝试着研究蕉芋粉的各种做法。在信宜“粤菜师傅”特色菜研发中心的帮助下,蕉芋卷、炸蕉芋、牛奶蕉芋……越来越多的蕉芋粉系列特色菜被研发推出。
“蕉芋粉”菜式火了,原来几毛钱一斤的蕉芋头,加工成蕉芋粉后,可以卖到60元一斤,身价翻了几番。“餐桌上的美食”又带火了“田地里的食材”。也直接促进了白石镇蕉芋种植面积的扩大,从只有1400亩增加到超过3000亩。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张恩华开始从周边更大范围的农户手中收购蕉芋。张赐贵介绍:“我们官山村85户贫困户中,有52户有劳力的贫困户参与蕉芋粉项目,展宇农业发展公司与他们签订了购销合同,提供了技术并且保底回收,让农户不愁销路。”
业务的扩大也增加了工厂对于招工的需求,为村民创造了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蕉芋加工厂职工梁海燕:“(在这里工作)好处有很多,学到很多东西。可以照顾小朋友、老人,收入也不错。”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康,张恩华还按照岗位设定每个月给贫困户2500元。
在张恩华的带领下,官山村蕉芋已基本实现种植、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截止2020年6月底,官山村全体贫困户245人全部脱贫。
说起现在美丽宜居的官山村,官山村支书邓高笋感受颇深:“(村民)从以前的等、(靠)要,到自己想发展自己想去工作,努力赚钱奔小康。我们村的面貌比以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众现在感觉比以前的获得感、幸福感提高很多。”
信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毛炳权:“我市通过“培训+孵化+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共培训粤菜师傅3391人,其中精准扶贫对象600多人,已全部推荐就业实现脱贫。我市“粤菜师傅”工程直接间接带动5000多人就业创业。”
如今,由原生态的蕉芋加工成的蕉芋粉深受大众欢迎,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信宜手信之一。张恩华的公司2019年获批成为信宜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入库产品,并获得入库奖励资金100万元和“信宜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面对未来,张恩华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