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
用高端非遗品牌装点小康生活
本期人物
MOHUA墨话品牌创始人侯晓琳
这个人叫侯晓琳,艺名:墨话。当她出现在伟斌面前的时候,他想到了一句诗——似陌上轻风,香韵自足,随心而动,乾坤自在。她身穿白色纱裙,面料上用水墨作画,这一套极具东方韵味的服饰正是由她独创的原创高端非遗私人订制品牌「MOHUA墨话」所出品。
主持人伟斌采访侯晓琳
侯晓琳出生于陕北,生活在广州,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曾任职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在2004—2014年随夫由中国华为公司外派常驻伊拉克、沙特、墨西哥、哥斯达黎加、美国、古巴、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国外的所见所闻对她有什么触动呢?
侯晓琳说:“因为我在海外待了十二年,驻外的时光里,每每看到有中国元素的时尚奢侈品牌卖出天价,而且买单的大多是自己国人,还被外国人讥笑成“土豪”时,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回国了,我就创立一家纯粹的匠人匠心的中国高级品牌,用中方的元素设计最好的品牌。”
侯晓琳从小在建筑设计师父亲与刺绣师母亲的影响下,对美学设计有一份偏执疯狂的迷恋,喜欢把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精粹元素揉合成创作灵感,正当她决心改行创业之际,2014年末的一场突发的重大灾难彻底毁灭了她原本令亲朋好友们羡慕的生活。她和家人在墨西哥发生重大车祸,她的先生当场离世,瞬间失去了至亲至爱。她和孩子分别抢救了三个月才捡回性命,受伤的身体连续做了4次手术,左手指神经永久性失去知觉……
侯晓琳曾经幸福的一家
历经生死别离,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但是她创业的决心并没有改变。于是,2015年回国成立广州墨话设计有限公司,佛山墨话通服饰有限公司,创立《MOHUA墨话》品牌。她在撕心裂肺地疼痛中用右手握起了画笔……
隔行如隔山,学医出身的她一切从零开始。她说:“我几乎每一天都在工作没有休息日的,我背着黑色塑料袋天天泡在中大面料市场,一个一个挑一个一个选。每个面料不停的试,反反复复的去做一件事。每一种的面料我要知道成分是什么,每一块面料出来的刺绣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侯晓琳不断尝试各种面料的效果
《MOHUA墨话》成立的“匠人坊”,给濒临消失的顶级匠人们创造一个生存与展示价值的平台,守护好这些匠人才能传承国粹精髓之美。侯晓琳说:“我们的刺绣坊分布现在有贵州,陕西和广州三大区域。我现在挖掘的都是我们的少数民族,真正的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匠人,他们的手艺非常好,设计非常高超,但是他们的元素没有突破,我会告诉他们我想把你们的这个技能啥世界上更多的人来看到,把他们的作品推出去的时候我们是一起的,我来设计然后他们来绣,这是我们的共同的作品。自从设计出来一个作品,世界上有更多人能通过我们的作品真正的认识到什么是匠人,什么叫匠心,什么叫匠作。
这些非遗匠人们为她的设计加持了无限可能的艺术语言, 一切的付出和倾注的心血,都是值得的。在奔小康的路上,既收获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收获了成功后的幸福和喜悦。最重要的是,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非遗匠人也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她的品牌帮助匠人们在文化奔小康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奔小康。
侯晓琳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匠人的生活是很艰难的,一开始大家信心没有那么大,但是当我们一遍一遍的把这个产品做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心因为有人欣赏,有人购买商品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最高的肯定,也让我们的匠人认识到了他们不仅仅创造了收入,也给大家带来了经济效应。匠人更多希望是他们一辈子真正坚持的这个事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从精神上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高度的认可,而从经济上对他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侯晓琳把自己的作品和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分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传承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宋水仙带着50多位绣娘成为了《MOHUA墨话》的匠人。宋水仙的女儿张艳婷说:“和墨话合作之后,我们的马尾绣技艺有了提升,然后再去做这个产品的创新,让我们马尾绣的价值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了增加了很大的认同感。也让我们接到更多的订单,让我们的绣娘有了订单可做,也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收入,让我们在奔小康的这个路上更有信心了!”
来自陕北榆林的巧大姐说:“我们成立了一个姐妹绣房《MOHUA墨话》合作,大家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有一位匠人叫严小玲,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残疾一个读书,生活非常困难。自从来到这里之后,生活问题解决了,孩子也可以上大学了,解决了她的大困难。”
过去的技艺以艺术性为主,而适应时代发展更需增强实用性。如今,匠人们和《MOHUA墨话》研发的非遗服饰,传承保护技艺的同时,盘活非遗产业链,不仅在奔小康的路上迈开了大步,更大力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MOHUA墨话》品牌入选了中国70周年“一带一路”的全球巡展,他们其作品分别被国际博物馆,越南国会主席阮氏金银,越南领事馆大使收藏。
“不忘初心,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这是侯晓琳作为鞭策自己坚定向前的座右铭。“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吴越王为爱留书的千古传唱,也成了创始人侯晓琳墨话的终极希冀。
侯晓琳把她和匠人们的作品用于爱心扶贫
侯晓琳的作品得到大家认可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