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高州市库 > 文艺作品

又到六月赏荷时

2018-07-25 15:23:03 来源:《高州新闻》679期四版2018.7.25

  春夏秋冬,气候更迭,夏天顺着季节的齿轮转动而至,又是一年荷花艳。梅花耐冬,柳丝迎春,绿荷消夏,桐叶惊秋。在这烈日似火的六月,如果没去赏荷,似乎不算过了夏天。炎炎夏日,漫步荷塘,清风徐来,绿叶红花,如能置身其中,做一个关于荷的美梦,走进一个唯美的意境,这大概是夏天很美的一件事儿了。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蝉鸣蛙噪,荷叶田田,荷花飘香。翠绿的荷花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池塘里沐浴的仙女,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掩面半开的娇羞,更有迎着骄阳盛开的绚丽夺目,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引来了无数蜻蜓伫立其上。万绿丛中一点红,红花还需绿叶衬。那一池碧绿的荷叶与星罗棋布的荷花映衬得相得益彰,它们如同一个个耀眼的翡翠盘,托起冰肌玉骨的荷花。那高高挺立的,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张开舞裙;那浮在水面上的,又好似一个碧玉盘,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微风吹过,一片片荷叶你挨着我,我依着你,随风舞动,掀起一层层红绿相间的波浪,发出一阵阵的簌簌声响,此起彼伏。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声就落在我身旁……”傍晚时分,漫步于荷塘,听着这如诗般的优美音乐,感受这缠绵优美的旋律,伴着这漫天的淡雅清香,我的思绪渐行渐远。



荷花图片.jpg

  去年的夏天,我下乡来到荷塘镇,因好奇因何以“荷塘”命名,遂向当地干群打探,获悉了一个关于“荷”的唯美故事。

  荷塘镇的北面是毗邻化州和广西蜿蜒过境的马蹄岭,据说岭上仙迹众多。我曾经听说过“观音赶羊”的故事,里面就有“蛮石踏成脚印子,久经霜雪莫遮迷。传来本是神仙迹,右足依然印马蹄”的诗句,说的就是观音幻化石头成羊群往佛子岭赶,因被人间自然风光所迷,不禁流连驻足,竟不知羊群所往,情急之时,大步追寻,右脚踏在马蹄岭,左脚踏在佛子岭,留下了一段佛影仙踪的千古奇谈,听说仙足踏印至今依然清晰可辨。殊不知,这马蹄岭山脉还流传着与何仙姑的美丽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这地方有一口天然的山塘,四面环山,只有一峡谷可入,塘中山泉清澈见底,甘甜可口,长满了天然生长的荷。遇到歉年,方圆一带的人们都进入峡谷到山塘里取水饮用和耕种,山塘里的荷结籽后,又可为饥民作充饥和治病救苦之用。因此,这里的人们对山塘和莲都是敬畏爱护有加。一连好几年,上天不曾下过一滴雨,大地干裂,万物枯死,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附近的村民为了求生,都纷纷涌进了峡谷。不料,旱魃成灾,山塘也不能幸免,以往泉水充盈碧波荡漾的景致不再,干涸的山塘到处裂痕斑驳,就连那一株株的荷也已奄奄一息,几近枯死。

  峡谷附近有一条小村庄,村里有一个叫阿菊和阿良的两姐弟,他们从小就受父母影响,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她们常常到山塘里挑水浇田和送给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家饮用。姐弟俩见山塘干涸,满塘的荷就要干死了,心急如焚,不假思索地挑起木桶就往马蹄岭的神仙泉奔去。马蹄岭山高林密,道路崎岖难行,因遇上旱魃作祟,方圆一带无水饮用,因此上山寻神仙泉水的人便越来越多,也就走出了一条路来。据说马蹄岭上的神仙泉溶洞直通化州、广西相接的山脉,可以千里传音,奇怪的是只有一口直径不足5厘米的泉眼出水,神仙泉清冽甘醇,且常年哗啦啦的往外流。因遇上干旱,这口神仙泉水的出水量远远不及以往了,阿菊姐弟俩排上了三天三夜的长队,才挑回来半担水,另外半担水沿途都分给了饥渴难耐的人们了。阿菊阿良迫不及待地把水挑到山塘浇荷,只看到附近的村民一个个拖儿带女,背负着包袱要去逃荒,另寻生计,此时哭声、叫喊连成一片。一老汉看到阿菊姐弟俩不辞劳苦挑回水来浇那几近干枯的荷,对她们说:“娃娃呀,这天不养人,任凭你如何折腾怕也是熬不过去了,赶紧逃生去吧。”姐弟俩小心翼翼地浇着荷,怎奈这些许山泉水压根无法让山塘的荷起死回生。看着往外逃生的人群,姐弟俩无助地痛苦起来,哭这大地干旱,哭这不老的苍天,哭这被迫背井离乡逃生的人们,哭这满山塘枯死的荷……姐弟俩相拥而抱哭了三天三夜,渐渐昏死过去。她们的泪水滋润了干涸的山塘,她们的哭声震撼了天上的神仙。

  循声救苦救难的南海观世音菩萨洞察了这里的一切和姐弟俩的悲天悯人,唤来何仙姑,把手中的净瓶交予仙姑:“何仙姑,贫僧感知下界正蒙受旱灾,百姓颠沛流离,你且代贫僧去那里普施甘露,救助群生吧。”何仙姑接过净瓶,持荷而来,悬于半空,只见她挥动柳枝,把净瓶的甘露洒向了四面八方,山塘方圆一带瞬间恢复了昔日的容颜,一切又重获了生机。何仙姑普施甘露,把昏死过去的阿菊姐弟俩和众多的难民救活了过来。她把随身携带的莲子抛向山塘,霎时间满塘生辉,荷叶田田,花香四溢。何仙姑对阿菊姐弟俩说:“你们要好生爱护这山塘里的荷,可予民充饥、治病,切勿暴殄天物。若遇灾年干旱,只要到山塘手持株荷默念三遍‘何仙姑’,这山塘便会溢满甘泉,你们要把山塘里的第一桶水分与众人受用,否则就不灵验了,切记切记。”说罢,一道金光闪过,何仙姑便消失在夜空中。

  后人为了感恩何仙姑的救苦救难,纷纷在各地立庙敬奉。当地百姓把山塘唤名为“荷塘”,附近的村庄也因此叫荷塘村,该镇也以“荷塘”命名,是为荷塘镇。

  中国式的神话传说大抵都如此唯美,在紧要关头总有仙家打救,给这六月的荷也平增了几分意趣。凭栏而观,落日的霞光正扑捉着蝶与花的色彩,这满塘的荷早已荡漾起夏日的情怀。那盛了水珠的荷叶,有的悄然立上了几只青蛙,一阵微风吹过,滚动的水珠滑落,惊吓得青蛙叮咚地跃进了荷塘,惊起了一滩鸥鹭……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霞光弥漫,一阵凉风吹过,一片乌云飘过头顶,噼里啪啦的就下起雨来了。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弹跳起来,晶莹剔透,它们是在欢快地跳舞么?耳际一片的沙沙声响,我不忍去折一片荷叶遮雨,怕打破了眼前的景致,任凭雨水洗刷我一身的尘埃。

  骤雨过后依然是金光万道,凉风怡人,平添了几分清新和芳香。经风雨洗刷后的荷塘更加翠绿,更加芬芳沁人。我久久地站立在荷塘边,凝望着一池荷花,沉迷于荷塘景色,沉醉于荷香缕缕。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我更敬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惧风雨的精气神。荷,艳而不俗,媚而不妖,摄人心魂。无论是在穷乡僻壤的土地之中,还是在辽阔壮美的湖泊,它都能将顽强的生命力演绎。它既会在荡漾的碧波之中迎着烈日映出别样的妩媚,也会在无人欣赏的清幽之地迎着朝阳散发出自身的芬芳,还会在风雨过后含笑依旧。

  六月,又到赏荷时,撷一瓣芳华留住青春相伴日月长。


作者:吴献基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