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高州市库 > 新闻报道

一封感谢信 一段帮扶情

2017-01-06 10:44:32 来源:高州新闻504期2016.1.6二版

近日,对口帮扶镇江镇含屋村的珠海市委党校驻村干部李福德,收到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来信,信中说:“我们收入增加了,村中环境变靓了,村民生活方便了……感谢珠海市委党校,感谢共产党和政府呀!”署名为含屋村82岁的老村主任刘达坤。

据了解,自2013年珠海市委党校对口帮扶含屋村以来,该校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先后18次亲临扶贫点,深入到各自然村各户调研,并选派出得力干部长期驻村开展工作。在珠海市驻高州市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迅速摸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健全帮扶制度,实施了摸准“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精准扶贫战略。该校多方筹措帮扶资金919.7万元,其中投入到村资金820.8万元,投入到户资金98.9万元,共开展扶贫项目37个,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培育了主导产业,增强了村民致富能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2015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提升到10500元,比扶贫前翻了二番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54万元,实现了精准脱贫,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该校驻村干部李福德告诉笔者,扶贫工作要做到“精准”,“精准”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选准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实现产业化、长效化。该校结合含屋村的实际,以种植何首乌为主导产业,投入近200万元,引进高州市恒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了1300亩何首乌产业基地,成立镇江镇明湖何首乌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为村民脱贫致富选准了一条稳定的路子。该校变“输血”为“造血”,注入股金20万元扶持含屋村62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参与种植、分红,带动本村556户农户种植何首乌,农户年人均增收2900元。此外,还结合首乌产业,举办各类农技和非农技培训班共6期400多人次。

据悉,为彻底解决村集体入不敷出的困境,该校争取珠海财政资金75万元入股高州市山美市场,投入15万元入股高州市绿道养牛专业合作社,令村集体年固定收入共达7万元;盘活了集体资产,年固定收入达2.54万元;2015年,村集体从何首乌基地获得收入3万元。做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真正落实了“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求。

据含屋村村支部书记黄悦湖介绍,针对含屋村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情况,珠海市委党校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完善了基础设施,彻底解决了长期制约含屋村发展的两大难问题——含屋小学和农田水利的修建。投入200多万元修建农田水渠近3公里、抽水泵站和水坝各1个;投入90万元,新建水泥村道2公里、农用路10公里和农用桥3座,新装50盏LED节能路灯,全村实现水泥公路村村通,主干道夜夜明;投入56万元完成危房改造50户;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550平方米的晒谷坪、11个垃圾池、4宗山塘水库和牵头改造农用电网等,切实解决了农村水、电、路、桥和垃圾处理等难题;投入22万元,增建村办公楼二层137平方米,实现门前水泥硬化,购置办公设备,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自筹50万元,发动干群、外出乡贤捐资10多万元,修缮了含屋小学,赠送电脑30台、校服400套,资助2.4万元给贫困户子女上大学。

该校用科学态度营造了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令含屋村实现了稳步脱贫致富,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成为高州市、茂名市乃至省对口帮扶的先进典型,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留下了一段真挚的帮扶情。



作者:陈金泳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