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的交通不断发展完善创新的40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的提升。40年来,高州市不断改造城市路网,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各种交通工具升级换代,市民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使用小型出行工具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再到乘坐大型出行工具火车、高铁、地铁等。从“两个轮子”演变成“四个轮子”,人们的出行方式经过了从“体力”到“便捷”的巨大转变。
上世纪80年代,绝大部分人骑自行车,“自行车大军”是城市道路上的一道风景线。那时,公路基本都是黄泥路,砂石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时人们出行的写照。机动车以三轮车为主,出租车行业基本等于零。
市民梁伯说,改革开放前有自行车的家庭都很少,那时,农村生活比较贫困,谁家能够买得起一辆单车,就是很以为荣的事情了。人们出行无论远近主要靠步行。在城区去分界,泗水镇,去茂名等地都是靠双脚步行。
“现在公交车都开到了家门口,想去哪里挥挥手就可以上车了,真的很方便。”梁伯感慨道。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道路交通条件逐步改善,摩托车逐渐成为市民的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出租车,“打的”逐渐代替了自行车、摩托车。
公交车也越来越便利,线路延伸越来越长。连通城乡的公交车,班次也越来越多。公交车从使用柴油、汽油的、到使用燃气的、纯电动的。人们出行有更多的选择性。
步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小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个人买车逐渐升温,极大地满足了老百姓的出行需求。近年来,高州市汽车销量每年保持稳定增速,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
市民张小姐说,如今,有了便捷的交通工具,下班后想去某个城市逛逛或去某个景点看看,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尤其是近几年来,市民的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时,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绿色出行观念渐入人心,油电混合以及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现在随着网约车等新业态出现,出租车和网约车已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已遍布市区。现在,市民随时随地用手机叫个车,几分钟时间小汽车就开到了身边;同时,现在还推出了共享小汽车、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的小蓝单车、小绿单车也很好地弥补了城市中“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如今,人们的出行方式早已趋于多元化,而这些改变的背后,是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城市交通配套体系的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