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高州市库 > 新闻报道

基层党建——“好心高凉”在实践

2017-01-13 11:16:21 来源:高州新闻505期2016.1.13二版

去年以来,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部署,严格按照省委、茂名市委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制定政策向基层倾斜、安排资金向基层优先、使用干部向基层着眼、管理考核向基层加强”,着力构建“全面铺开、整体提升、彰显特色、突出成效”的党建新常态,努力形成党建引领发展、党建服务民生的新长效机制,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开工建设15年的省道280线高州至长坡段改建工程去年12月27日正式已建成通车,四个合并镇片区行政服务中心建成,彭村、下汉、镇大岭等34个村级成为党建综合示范点。去年10月份,广东省委组织部到高州市抽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对基层党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制定政策向基层倾斜,构筑基层党建新格局

去年以来,高州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茂名市委有关党建工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成立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何志强担任组长,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向基层倾斜的有关政策,为抓基层打基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四级联动抓好直联工作。在直联工作中,高州市创新建立“四级联动协调”机制解决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由驻点团队即时解决,驻点团队解决不了的由镇街每周召开1次研判会解决,镇街解决不了的由市联席会议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市联席会议无法解决的由市委每月召开1次协调会提出解决方案。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开展“夜学、夜谈、夜访”活动,每月1个晚上到挂钩镇街、村社区,为基层干部讲课,与镇街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谈话,到群众家中走访了解民情民意。全市接待群众超过7.2万人次,进村走访43万户,入户率100%,收集到群众反映问题4573宗,办结4395宗,办结率96.1%。

制定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经费保障制度,在资金、项目上注重向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倾斜。完善激励措施,对基层干部选拔、奖励等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做到干部在基层培养、在基层选拔,激励基层干部安心创业。开展“流动党校、驻镇夜学”活动,建立完善镇街值班值勤制度,镇街干部每周住夜4天以上,党政正职和班子成员节假日轮流值班,在防汛防风防火等特殊时期,全体干部坚守岗位。

管好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做好县级党代会常任制及镇街党代会年会制试点工作,为全省推广提供试点经验。摸清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年龄、学历、任职时间、党员群众评价等,按照比例确定村后备干部,并建立台账。组织2057名村(社区)干部分期分批到党校脱产培训,选派43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中山大学培训班,引导90名村干部报读电大、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学历班。引导大学生村官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同时,重点围绕村级党员干部纪律作风、涉黑涉恶势力及涉农领域职务犯罪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今年来排查掌握问题线索126宗,确定重大违纪违法线索16件, 线索转立案及拟立案共18件。

安排资金向基层优先,搭建服务群众新平台

在充实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同时,高州市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报酬、村级组织运转、活动阵地建设等经费保障,确保了有场所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出台了《关于解决村(社区)集体经济绩效性收入问题的实施方案》,在确保软弱涣散村(社区)每年5万元办公经费的前提下,建立规模累计约1亿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每年安排约10%的村(社区),由市镇两级考核,对排查出来的村、社区每年最高可分别获得4万元、2万元的绩效性补助收入。同时,高州市决定2016年起,从机关单位压缩办公经费1000万元支持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

打造高效便民服务点。针对合并乡镇的边远群众办事难,在宝光街道顿梭、东岸镇大潮、石鼓镇祥山、长坡镇石龙四个合并镇,建设镇行政服务中心、片区行政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站,以网格化的便民服务,破解群众办事难。目前,我市已完成市、镇、村三级网上办事大厅及网厅手机版建设并投入使用,已有177个村(社区)实体便民服务站建成投入使用。按每个村3万元标准划拨72万元修缮24个村办公场所,划拨50万元用于5个村办公场所拆旧重建。

创建党建综合示范点。创建省级园区党建示范点,设立金山工业园区党工委,建设园区党员服务中心,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在各镇街建设1至2个党建示范点,按村级党建示范点一、二、三等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1万元支持基层开展党建创新。目前,建立了彭村、下汉、镇大岭等34个村级党建综合示范点。建立587个党代表工作室,实现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社区的全覆盖。去年,全市各级党代表开展活动1.6万次,接待党员群众2.8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4万条,解决问题3200多件。

使用干部向基层着眼,注入基层党建新活力

高州市坚持力量沉到基层、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重头戏”,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机关单位联系指导基层制度,充实和配强基层干部队伍,让党员干部沉下身子、在村服务,切实为民解决难题。

市领导挂点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整顿软弱涣散工作中,全市排查出50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由32名市四套班子成员挂点包村整顿,并从市直机关派出50个工作组驻村整顿,财政拿出100万元专项经费给予支持。根据突出问题,实行“一村一策”,工作组协助制定整顿工作方案,全市建立总台账,镇街建立分台账,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去年,工作组走访群众1800多户,化解基层群众矛盾纠纷250多宗,45个软弱涣散村基本完成整顿任务,占总数90%。去年10月份,省委组织部到我市抽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全部落实选派第一书记。从市直各单位、镇街机关单位选派488名领导干部到村(社区)任职“第一书记”,并规定市直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每月到村不少于2次,镇街选派的每月不少于3天。要求“第一书记”要融入集体,注意处理好与镇街党委关系,带头执行镇街党委作出的决定;要处理好与选派单位的关系,定期召集单位班子成员研究挂任村的工作;要处理好与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关系,当好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参谋,共同推进村级各项工作。

扎实开展“一村一律师”工作。在各村(居)委会设立“一村(居)一律师”工作室。驻村律师加强法制宣传,每月定期参与镇街、村(居)矛盾纠纷化解协调会,积极协助市做好挂钩村(居)信访案件的处理工作。到去年底止,驻村律师参与起草修改村规民约980份,提供法律咨询452人次,举办法律讲座518场次,审查合同2819份,提供法律援助168宗,参与化解各类纠纷1150宗,出具382份法律意见。

管理考核向基层加强,增添大抓党建新动力

我市坚定“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坚持把抓党建工作的成效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和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以坚决的态度、严厉的措施,增强各级抓党建的意识,努力营造“主业”主体抓、“主责”直接抓、党员干部主动作为的良好氛围。

健全镇街党委考核机制。以中央、省委、茂名市委和我市市委当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为内容,综合采取日常考核、述职评议和年度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述职评议是镇街党委书记围绕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述职,接受与会人员参与测评。年度集中考核包括自查自评、集中评议。综合考评结果作为干部实绩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综合考核不合格的、存在突出问题的,视情况进行约谈或问责处理。

健全村(社区)考核机制。各镇街根据市当年的工作部署和下达的考核指标,结合实际,合理制定村(社区)两委班子具体考核内容。每年年底,由各镇街组织考核,按辖区村(社区)干部人数相应的3:4:3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在村(社区)集体经济绩效性补助收入考核工作中,由市相关单位联合镇街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遵纪守法、信访维稳、城乡清洁、服务群众、完成中心工作等五个方面,每个考核项目均占20%。由市考核办汇总考核情况,并于次年1月底前将考核情况报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按考核情况进行发放。

加强学校和基层派出所考核。为进一步擦亮教育名片,我市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中小学校评价体系,通过组织学校所在辖区的党委政府领导、村委干部代表、家长群众代表、学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对中小学校长进行民主测评打分,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校长聘任、先进评选、职务晋升、工资晋升等评定的依据,促进中小学校长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确保我市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全面加强全市36个派出所正规划建设,着力提高派出所队伍管理和业务水平,将36个派出所分为3类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领导评价、队伍管理、业务工作和机动项目四部分,考核结果分为“好”、中”、“差”三个等次,其中年内连续3次或累计4次评为“差”的派出所,其主职领导引咎辞职,该派出所其他所领导和民警一年内不得调离、不得提拔、不得参加评优评先。


我市把党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力促双推共赢。荷塘镇帝坑村争取帮扶单位珠海拱北海关投入资金60万元,建成1120亩香蕉基地,带动90户贫困户脱贫,1000多户农户增收。.jpg分界镇谢宵村整合党代表工作室、便民服务站、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办公室,建成集党务政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事和党员开展活动。.jpg谢鸡镇“书记项目”成果--谢鸡镇丁颖荔枝森林公园顺利建成.JPG


作者:龙步云 黄锡桥 余敏祥 马建卫 梁艳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