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市认真贯彻落实省、茂名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在茂名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茂名市卫生计生部门的得力指导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推进计生优质服务,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认真落实计生优先优惠政策,扎实有效地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到2015年9月30日止,该市户籍人口出生率12.24‰,政策生育率92.38%,自然增长率6.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01。常住总人口出生率12.09‰,政策生育率93.36%,自然增长率6.36‰,出生人口性别比103.13,较好地完成了人口计生的各项指标任务。
高州市一直在稳步推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2008年以来连续4年获得全省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创新奖;获得全省计生依法行政创新奖。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在全国会议上介绍计生依法行政经验。优质服务、宣传教育、依法行政成为了高州人口计生工作的“三面红旗”。
2014年,高州市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达标,成绩较好,被省评为表扬单位;2015年,高州市“健康教育村村行”活动荣获全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创新奖,年终不用到点抽查。最近,省考核组到高州考核我市2015年落实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及医改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从系列数据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评价表明,高州计生工作稳步提升。
层级化管理促落实
农业人口多,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人口数量增多,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为一道新命题。高州市认识到要做好计生这“天下第一难事”,必须要加强管理,以层级化管理促使各项工作落实。
几年前,高州市在全省首创了计生工作干部包户责任制,要求镇村干部摸清农户的计生情况,包落实计划生育手术、包征费。目前,包户责任制发展为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今年以来,高州市始终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确保领导到位、投入到位。市委、市政府每季度都召开一次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有关计生工作的问题。市委书记何志强和分管计生的市领导每个月都到镇街调研指导工作,协调解决计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大投入,确保计生工作顺利开展。2015年,市财政投入计生经费7228.9万元,本年度高州当地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12%,计生投入增长15%,本级人均经费投入53.57元。二是坚持计生“月任务、月考核、月通报”制度。每月对考核排名前三位的通报表扬,对排名后三位的通报批评。对连续3个月排名后三位的镇街,由市委、市政府分管计生领导对其党政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或直接到该镇街进行督查,限期整改。三是进一步落实层级责任制。市四套领导班子和市直单位挂钩到镇街,镇街党政班子成员、干部挂钩到村(居)委会,村(居)委干部包片包户,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有责的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月有集中服务周”、“周有集中服务日”。把计生工作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位子”(提拔晋升)、“面子”(评优评先)挂钩。对计生干部在工作上支持、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2015年,高州市计生系统内提拔为副科级以上干部的有3人。
优质化服务暖人心
今年43岁的市民张女士,本人身体无明显不适感,但在市计生服务站开展的免费妇女病检查中,经化验、病检确诊为宫颈原位癌。因为发现早,她及时做了手术。她逢人就说:“是高州计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救了我的命。”这只是高州计生优质服务中的一个缩影。上下联动干实事,一流服务暖人心,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有发生。
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高州市努力争取到各级资金100万元配置仪器,高州市孕检服务中心实现了21个检验项目全覆盖。高州市动员了23658名已婚育龄妇女参加免费孕前优生项目检查,完成年度任务的101.1%;根据国家、省卫生计生委的通报,年内该市两次孕检工作被评为优秀。
兑现奖励扶助政策。高州市制定了《高州市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提高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金标准,伤残家庭由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500元,死亡家庭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800元。免费为特定计划生育对象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813人,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11838户共35983人。落实奖励扶助5607人,发放资金698.7万元;其中特别扶助58人,发放资金49.8万元;农村计生家庭奖励2885人,发放资金406.8万元;农村节育奖励555人,发放资金45.8万元;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2099人,发放资金192.6万元;城镇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10人,发放资金3.7万元。目前,该市2015年度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已全部发放完毕。
积极开展幸福家庭创建和科学育儿工作。高州市把宝光街道顿梭社区作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点,投入资金60多万元,把顿梭社区办公楼改造成多功能的“幸福社区”大楼,内设有老人活动室、婴幼儿娱乐室、志愿者服务站、残疾人康复室、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卫生保健服务室、舞蹈曲艺室、家庭教育讲堂、书画室、阅览室等;新建了集宣传和幼儿活动等为一体的文化广场;把宝光中心幼儿园建成顿梭社区的科学育儿培训基地,各种功能室软硬件设施完善,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组建了有33位专家的科学育儿专家库,先后举办了科学育儿讲座和培训班13期,发放早期教育宣传资料3000多份。今年7月份,高州市与省人口促进会联合举办了高州市“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第一批辅导员培训班,潘州、宝光、金山、石鼓、南塘、泗水等6个试点镇街共有60名辅导员参加了培训,按照一个“新家庭人口文化辅导员”挂钩30户的工作模式,切实开展“零距离”新家庭生育关怀行动和文化培育服务。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成效显著。东莞市大岭山镇是高州市东岸镇流出人员较多的地方,有8000多人长期在该镇务工经商,其中育妇3000多人。为了加强对他们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东岸镇在大岭山镇设立计划生育协会,以聚居在当地的东岸籍育龄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坚持流出地与流入地共同管理的原则,自觉接受当地计生部门的领导。高州市大力推广这个做法,积极在高州市流出人口集中地设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州市还与省内外130个县级卫生计生局签订流动人口双向管理服务协议书,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位。
人性化教育润心田
“举办这样的健康教育活动真是太好了。又娱乐,又受到教育。”宝光街道下汉村村民林大妈说。高州市业余计生文艺宣传队——市退休职工青松队正在该村文化广场表演健康教育文艺节目,很受村民的欢迎。
近年来,高州市运用微信、网站、电视、LED宣传车等载体宣传计划生育工作。一年来,电视专栏播出24期,电台宣传播出48 次,《高州新闻》专栏12期等。同时,积极利用“广场舞”阵地深入宣传计生。先后组织“健康知识进万家”系列宣传咨询、春风送温暖慰问等活动,出动宣传车29辆,悬挂标语800多条,刊出宣传专栏58期,接受咨询11360多人次,义诊9480多人次,派发宣传资料2万份;慰问生活困难的农村独生子女、纯二女结扎等计生家庭145户,基层卫生计生工作者120人;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及时更新了大井镇塘头村、石鼓镇大王岭村、冼太大道旁等宣传设施。同时,抓好计生宣传进景点工作。在城区三大出口,根子镇贡园、红荔阁,分界镇鸡公岭,曹江镇高凉岭等地安装了大型宣传画。同时,打造计生宣传新“亮点”。在宝光街道下汉村建设卫生计生教育示范基地,设有大型舞台、广场、课室、阅览室、宣传长廊等,图文并茂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不定期举办婚育知识讲座。
正是因为高州市在人口计生工作宣传教育中,注重人性化,注重创新。所以,高州市2008年以来连续4年获得全省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创新奖;今年高州市“健康教育村村行”活动荣获全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创新奖。
法制化行政树品牌
近年来,高州市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坚持法制化行政,以实施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为重点,以强化监督为保障,有效促进了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并树立了高州计生法制化行政品牌。
一是加强自查自纠,依法依规征费。今年3月,高州市印发了《高州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的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各镇街及相关单位部门对2011—2014年的社会抚养费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清理不合理的开支,并严格按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杜绝减征少征的现象。二是严把计划生育关。今年来,共审查计划生育“一票否决”2778人次,其中审批招工、招干719人,调动598人,评选先进1093人,提拔晋升215人,其它153人;办理子女到珠三角等外地读书父母婚育证明524份;答复辖区外来函核查婚育证明42份。促使办证对象补交征费350多万元。三是重拳打击“两非”。高州市今年先后组织150多人次,检查各类医疗机构300多间次,成功查处“两非”案件4宗。四是认真执行“单独”两孩政策。高州市加大“单独”两孩政策宣传力度,畅顺办证流程,认真把关,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到10月底止,全市共发放“单独”两孩生育服务证170个。
2016年,高州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计生卫生方针政策,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在上级卫生计生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落实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力促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