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根子镇贡园内,唐代的荔枝树历经千年仍开花结果,园外早已换了面貌。以此为中心的10.6万亩荔枝林海,正崛起高州荔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大唐荔乡田园综合体、国家级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
高州历经70年奋发努力,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有到连结成网;工业发展向“一园多区”集聚,主导产业优势凸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同频共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万人护水大军常态化巡河管河,护卫绿水青山;医疗水平大幅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位居全省县级第一……一个又一个新标签见证了高州发展加速度。
在省“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定位中,高州被定位为“一区”区域政策延伸适用的11个县(市)之一。同时,高州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又被纳入“一带”区域政策延伸适用范围。
“高州作为‘一带’区域茂名下辖的县级市,既能得到‘一区’区域政策延伸受惠,又能更好地参与‘一带’产业共建,与大湾区高水平互动,更好接受大湾区辐射。”高州市委书记黄晨光表示,对高州而言,多重利好、优势叠加,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高州要发挥基础厚实的优势,努力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走在前列。
筑牢“基本盘” 推进大保护与大发展相结合
走进高州市镇江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村村周边都有一片“喜事林”,成为村民的生态公园。有嫁娶、进宅、升学、购车等喜事的家庭、企业,都会到村边的“喜事林”种树10棵以上。
高州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各乡镇积极倡导的“有喜事来种树”,让爱绿护绿在高州蔚然成风。目前,高州森林蓄积量达663.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3.85%。
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格局定位中,高州被列为生态发展区政策延伸适用的11个县(市)之一。高州提出,要筑牢“基本盘”,结合乡村振兴,涵养好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直接为大湾区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
立足“一区”、协同“一带”谋篇布局的高州,紧紧围绕“湾区所向、湾区所需,高州所优、高州所能”,推进大保护与大发展相结合。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州以促农增收作为出发点落脚点,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扎实推进的环境整治,既为高州的美丽乡村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发展美丽经济做了最好的铺垫。高州以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为重点,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已实现农村垃圾收费制度全覆盖,完善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机制。
高州是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县。超过5万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分成12个不同领域的826支队伍活跃在高州城乡,平均每天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超过10场,文明之风在乡村生根开花。透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掌上窗口”,老百姓不仅能看活动动态和预告,还能“点单”把心仪活动邀约进村。
守护水环境是高州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一环。在高州,1.2万护水大军常在水边走,巡河护水全覆盖,全市1648公里河道、636宗山塘水库有了“健康守护人”,实现了“河有事,河长知”。去年,高州完成中小河流治理84.2公里,河道清障、清违2272公里。
城乡环境好了,景色美了,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钱袋子能不能鼓。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旅游的兴起,高州正在凭借优越的生态资源,打造康养休闲旅游胜地,拓展森林游、健身游、医养游、文化游等领域,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致力“协同版” 抢抓“一带”产业共建机遇
高州日产鸡蛋200吨、年产6万吨,占广东鸡蛋产量30%;高州养殖鳄鱼32万尾,占广东总量的60%;全球每10颗荔枝有1颗来自高州……依托农业这个优势产业,高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
目前,高州建成了水果、蔬菜、南药等10大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2家,其中省级20家、茂名市级18家,并发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50个,带动农户12万多户。
在高州,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经济从传统向多元化发展,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
融“湾”面前,机遇重大。眼下,一批与大湾区形成互补共生关系的产业,正在成集群发展。高州提出,致力“协同版”,依托高州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与沿海经济带联动发展。
高州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被纳入沿海经济带政策延伸适用范围。经过多年努力,高州完成“一园多区”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确立了农产品加工、金属制造、轻工纺织、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2018年园区实现产值154.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7%。
高州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开展招商引资。“由‘捡到篮子都是菜’变为‘提着篮子去选菜’,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好项目、大项目上,推动招商引资数量、质量和层次的整体提升。”高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春保表示,既要抓项目的签约,更要抓项目的落地。
今年以来,高州频频开展“上门招商”,累计接待来访客商70余批次,共引进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计划总投资257.15亿元。广药集团“王老吉”项目签约落户高州。
打造“体验场” 重点区域谋划世界级小镇
拥有“全国水果第一市”“中国荔乡”美誉的高州,荔枝产业种植面积达57万多亩,年产量20万吨。在全域旅游理念引领下,高州着力做好“荔枝+旅游”文章,擦亮“大唐荔乡”特色名片,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根子镇和分界镇,凭借荔枝种植和鳄鱼养殖的独特优势,先后迎来国家和省6个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落户。高州将这两个镇作为重点区域,按照“三位一体”“三生同步”“三产融合”的理念来打造。在根子镇打造全国最强的荔枝产业集群和世界级的荔枝特色小镇,在分界镇打造集养殖、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世界级鳄鱼小镇。
近年来,高州主动对接国家、省、茂名市的相关农旅项目,通过争取项目支持,促进资源整合,汇集各方力量,重点在该市根子镇、分界镇等核心区,打造集科研、生产、加工、电商物流、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态的荔枝产业集聚区和荔枝主题田园综合体。
当前,利用大湾区优质创新资源适逢其时,挖掘大湾区世界级消费市场商机无限。高州提出,深度融入茂名“山海旅游”和全省旅游体系,打造大湾区的“体验场”和旅游目的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一部分。
一场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观光休闲等新业态的探索创新在高州拉开。拥有高山大草原地形优势的马贵镇,打造起高山草甸运动小镇;历史底蕴深厚的长坡镇,则建设冼夫人文化小镇。
文化旅游的关键在于文化体验。近年来,高州以节庆活动为抓手,办好冼夫人诞辰节、荔枝文化旅游节、龙眼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推动了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2018年高州接待游客339.48万人次,增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