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石仔岭街道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干部带头、党群联动,充分运用“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举措,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为止,石仔岭街道在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中,街村干部群众无偿义务劳动15480多个工作日,清理积存垃圾1740处,拆除危旧房屋250间,开展活动逾150场,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的村庄55条,完成率100%。
督查评比不打折,干群齐动手,村庄换新颜
10月26至28日,石仔岭街道成立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组开始对全街道55条自然村进行考核。考核组展开查街道考核村,村理事会评选文明卫生户和美丽庭院、“板凳会议”等多种形式,通过考评促进整治,理清思路,查找差距。
人居环境整治最怕“干部在干,群众在看”,能不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基层党组织是关键。为此,陈大岭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责任担在肩头,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头,确保工作“有人抓”。同时,村两委、小组长、党员带头拆除自家搭盖的鸡舍、猪舍、茅草房等,打响拆违“第一枪”,村干部的身体力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考核组在指出了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上下联动,全民齐参与。期间,全村拆除了危房20户,旧危泥砖房、闲置猪栏牛栏、露天茅厕共84间,面积共1896平方米。全村共清理杂竹、杂木达3万多平方米,建成了3.1公里硬底化村道,实现全村通汽车到户;高标准建成了10公里的排污管道和一个分级处理的污水净化池,实现了全村雨污分流处理。同时还建成了一个2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成了一幢二层420平方米的文化楼和一个200平方米的文化舞台,营造“户户达标,村村过关”的氛围,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小手拉大手,全家齐参与,坚持整治常态化
辖区内的市第三小学围绕“小手拉大手,净化家庭环境,建设美丽小三园”主题,利用主题班会、主题板报、卫生评比征文和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树立环保意识,以小带大,带动家长做好庭院内外环境卫生工作。
石仔岭街道明确每周六为全街道“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家园”清洁日。全街道近10000名中小学生每周六要与家人共同完成“小手拉大手”人居环境整治的社会实践作业。街村干部、党员带头齐动手,开展“每月一日保洁日”、“每周清洁1小时”等活动,认真搞好房前屋后清洁、清理河边垃圾,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的高潮,推动农村环境由“脏乱差”向“洁美佳”转变,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文明整个社会”的效果。
比学赶帮超,建设“美丽小三园”潭蒲村委会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推进“美丽小三园”建设。干部、党员深入农户家中,积极引导、广泛动员,个别思想工作做不通的农户由党员一对一帮扶。通过宣传,“让庭院美起来”成为广大村民的共识,村民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潭蒲凤村村民积极清理房前屋后,并改造闲地,种上时令蔬菜、花果。
该村“小三园”依势而为,低处用竹篱笆、铁网、木枝围成小菜园,沿路种上花草,屋前屋后种盆栽花果,错落有致。村民在小花园、小果园种养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休闲农业。目前,该村已建成“小三园”40多个。
通过示范点辐射带动,石仔岭街道组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各村主任到其他村相互参观,找差距、补短板,激励先进村乘势而上、后进村奋起直追。根据各自特色打造“小三园”,有的还打造了小茶园、小番茄园、小鱼园等。村民主动参与到共创美丽家园的活动中来,从人居环境整治的“配角”变成了“主角”。
打造示范,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休闲农业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石仔岭街道党委牢固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打造镇大岭村为“美丽乡村”示范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各村整治环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积极动员外出乡贤回村创办观光型农业,连片规划建设1000亩以上的葡萄园、休闲鱼塘等项目,带动群众奔康致富。
镇大岭村在全街道率先推行按照“量化到村到户、参股保底分红、滚动循环发展”的方式。镇大岭村采取党员带头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的形式,大力发展圣女果、三华李、花卉等特色农产业,建设法治休闲公园,让村民享受乡村发展带来的红利,不断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切实体会该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以党建文化带动绿色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彰显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党建文化推力。
即查即改,多措并举整治人居环境
石仔岭街道各村党支部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目标,严格按照网格管理方式,全力开展以主题教育为中心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为了提高村民积极性和参与度,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全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台阶。石仔岭街道以“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为目标,采取环境整治集中行动,通过开展“美丽庭院”的评比活动,以每月一评的方式,对获奖的家庭给予公示表彰和奖品激励。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义务劳动,争当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员、践行者、示范者,掀起党员群众参与全面整治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