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州姑娘罗冬妮,最近火了。就职于中山市公安局三角分局政工监督室的她,在回乡休假途中,冲入汹涌车流中勇救一名儿童的画面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不仅被我市、茂名各大小媒体平台转载报道,还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央媒转发点赞。罗冬妮一下子变成了家户喻晓的“最美警花”。
“这是一件小事,也是一名人民警察该做的事”
10月24日,她休假回到高州老家探亲。回家的第2天晚上,她与朋友相约,晚饭后出去逛逛,让她没想到的是,随后发生的事,会让她成为“网红警花”。10月25日19时36分左右,罗冬妮乘坐朋友的电动车路过高州市府前路与高凉路交汇路口,一名5岁左右的小男孩独自一人刚刚走到斑马线中间,罗冬妮发现了异常,“他好像在哭”。出于职业的敏感,罗冬妮一边观察一边和朋友沟通,准备上前查看一下情况。没想到,就在朋友骑着电动车准备靠近,走在斑马线上的小男孩却突然来了个180度的掉头,往回跑,而此时斑马线上绿灯已经跳转为红灯,机动车道上转为绿灯,车辆开始启动,孩子往回走意味着,随时可能有被车辆冲撞的危险。危险就在转瞬间,罗冬妮的担心一点也不为过,她迅速跳下车,几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了男童的衣袖,将他拉了回来,将她抱在怀中。此时,一辆越野车从两人面前擦肩而过。
“从车辆的速度来看,那个司机应该是没有看到这个小孩子。”罗冬妮事后回忆,自己当时担心从背后突然拉住孩子会让他受到惊吓,原本打算下车后绕到孩子前面拦住他,但是一切都发生的太快,她已经来不及多想,也顾不上自己随时可能被卷入车流中的危险,冲上去一把将孩子从危险中拽了回来。
从广为流传的监控视频来看,从罗冬妮下车,到将男孩拽回,全程仅有约3秒钟的时间。在滚滚车流中,罗冬妮将男孩拉到自己怀中,把自己的后背留给了汹涌车流。男孩一直在挣扎,但罗冬妮没有放松,她将孩子保护在原地,等车流完全通过,斑马线再次亮起绿灯,才护送男孩过了马路。
目睹了一切的几名市民,随后帮忙报了警,派出所的民警介入了处理,罗冬妮和朋友随后离开了。不久,罗冬妮就接到了小男孩奶奶打来的感谢电话,奶奶称,孩子是趁爷爷不备溜出家门的,家人发现男孩走失后也在四处寻找,也报了警。没想到孩子遇到了如此大的险情,所幸遇到了罗冬妮这样一位勇敢的女警。
让罗冬妮没想到的是,视频被发到网上后,竟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反响。罗冬妮说,事发后的几天内,就开始有同事开玩笑地称自己是“网红”了,一些网友在网上称自己是“最美警花”。她觉得,这只是一件很平常、很偶然的事,相信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形,都会勇敢上去拉一把这个危险中的小孩子。因此被称为“最美警花”,她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罗冬妮对朋友和网友们的称赞表示感谢,她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救孩子的举动,是自己的职责本分,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事件本身,尽量少关注个人。她也表示,这样一件事,能引起人们对社会正能量的肯定和传播,让自己感到欣慰。
“用爷爷干大事的精神,为群众做好每一件小事”
在这惊心动魄的几秒时间里,罗冬妮拯救了一个孩子,同时也拯救了两个家庭。这一拉一抱,机智又勇敢,为我们定格了一种感动叫“英雄在身边”,同时也有一种后怕是“如果没有你”。那这一拉是偶然的吗?看着眼前这位身材纤瘦,长相清秀斯文却勇救孩童的女子,笔者不禁对她的成长的故事产生了好奇。于是,来到了罗冬妮成长的地方曹江镇南山村。
走进罗冬妮老家,首先看到的是门口的那副“与众不同”的对联“罗汇能贤学勤学智展伟业 家教严明习文习武出英才”,这副对联并不像寻常人家一般寄意新春团圆或平安富贵,而是讲到家风和教育,罗冬妮就是在这样的熏陶下长大的。
“当时农村生活相对比较艰苦。我长期在外工作,她跟着爷爷奶奶和妈妈长大,从小受爷爷的教育和影响。在爷爷的要求下,她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每次放学回家都要跟单家务、劳动,照顾老人、上山捡柴等。在很小的时候爷爷就教她生火煮饭,别人都怕危险,而她爷爷则认为学懂它,会用它,才是真正的安全。”罗冬妮父亲罗小通告诉笔者。都说隔辈亲,爷爷宠溺孙子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罗冬妮的爷爷却如此“特别”?原来是因为这位爷爷本来就不是“普通”爷爷。
罗冬妮的爷爷叫罗传经,是一名优秀的军人、革命前辈,他带领战友取得过多次胜利,立下不少战功,为革命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1955年被志愿军总部评为"五好荣誉战士",朝鲜劳动党授予"国际和平奖章"。1958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志愿军优秀代表,罗传经作为其中一员受到接见并与国家领导合影留念。1959年,他被北京军区授予"五好工作者"称号。后来,进入国家发展时期,他回到家乡,凭着对党的绝对忠诚,用一双搞美工的手开始农耕,引导乡亲们科学种植,群众没有学透的,他手把手教;群众没有钱买种子、化肥,他给垫上钱。很快,全村的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升,一跃成为有名的"高产村"。他不仅是带领村民奔康致富的冲锋者,更始终关心支持集体事业,修路建桥、扶困助弱哪里都有他的身影,他始终记得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义务。罗传经生前种有近千棵果树,每年收入上万元,去世时却只有6530元积蓄。因为他总是慷慨解囊,资助需要帮助的人。村民梁淑珍看病,他给了5000元;给村里的贫困户过年送“红包”,他一送就是20年。弥留之际,罗传经艰难地对守候在身旁的亲人交代:我是共产党员,后事从简,要将遗体火化。我有6000多元积蓄,拿1000元交党费,其余的捐给村里建小学……
罗传经的事迹,在当地一代接一代的传颂,他是2005年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的先进典型人物。2006年5月《人民日报》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而罗冬妮就是在这样一位爷爷的陪伴、熏陶下长大的。不仅如此,连爷爷的战友,同样也是为党国事业作出过许多贡献的革命前辈徐敬华老先生对她的教育和鞭策也是十年如一日地重视,即使在爷爷去世后也没停止过。罗冬妮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爷爷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从小感染着我,他为党和人民干过许多惊心动魄的大事,但是也为群众化解了无数的芝麻小事。作为一名警察,也不是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在办大案要案,还有做不完的琐碎工作。办大案固然重要,而做好每一件小事,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小事,很多就是群众面对的大事。我希望自己能用爷爷干大事的精神,为群众做好每一件小事。”罗冬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