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高州市库 > 新闻报道

绿色产业路上党旗红

2019-11-13 10:41:53 来源:高州新闻751期 11月13日3版

荒坡上种满油茶树,旧猪栏改养石蛙、娃娃鱼,山村竹海编织出致富美梦......在“广东省生态镇”高州市大坡镇,绿水青山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

大坡镇是高州市东北部山区镇之一,山地面积27.8万亩,境内山多林密,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为了破解山区发展难题,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大坡镇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契机,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力促乡村产业兴旺。

党员带头,推进涉污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以来,该镇依法果断关停违规企业5间、养猪场160多间,拆除废弃猪栏牛舍露天茅厕4000多间。今年,该镇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加强巡查监管,对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限期整改关闭,坚持巩固关猪场工作成果,防止关闭的养殖户反弹、复养。经过新一轮的整治,各条村庄的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为了尽量降低群众的损失,使养殖户尽快恢复生产,该镇引导肉猪养殖户利用原有旧猪栏发展竹狸、白鸽养殖,或者转型发展石蛙、娃娃鱼等较高价值、不影响水源的养殖品种。

例如,大榕横垌村新当选的年轻村长蓝方权原是养猪户,他亲自带领村民关闭养猪场,把拆除的猪舍改做为池塘,养殖黄沙鳖、珍珠鳖、草鱼等,并建起了农家乐,逐步发展成为集生态养殖、餐饮住宿、休闲垂钓一体的特色生态园。现在村民每年的收入是养猪时候的好几倍。

目前,该镇形成了16个绿色种养基地,包括有贺口黄榄种植、鹤垌茶花种植、军屯百香果种植、良垌油茶种植、清湖娃娃鱼养殖、大榕棘胸蛙等,既保护好本地生态环境,又促进养殖户增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非常好,深得养殖户好评。

“头雁”带领村民发展生态种养

大坡镇通过实施“党员双带”工程,组织党员带头创业、带头致富,发挥党员“头雁”引领作用。

格苍村竹资源十分丰富,村里很多农户从事竹器加工,但由于产品的宣传推广不够以及交通制约等,产品的销量一直不是很好。格苍村党支部书记吴钜文走到珠三角等地,为村里的竹资源做宣传、谋求出路,积极带动村民创业增收。“今年就接了一个50万的订单,仅工资就发了10多万元。”老村长吴瑞周早年在外务工,回乡后依托村里的竹资源, 吸收拥有竹编织技术经验的贫困户20多户,搞起了竹编织产业,制作竹筐竹篮竹椅,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销路很广,贫困户收入逐年增加。

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合作社中党员身份社员的引领作用。

清湖村党员李聪同志发现清湖村的水资源适合娃娃鱼养殖。于是决定搞娃娃鱼养殖。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养殖致富的好机会,于是他承包了村4亩的土地,在村中第一个办起了娃娃鱼养殖场。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习与实践,他基本掌握了养殖娃娃鱼的技术,当年就有10多万元的利润盈余。尝到甜头的李聪受到了邻里的羡慕,于是他决定带领村民养殖娃娃鱼,采用合作社的形式经营,走共同发财致富之路。目前,清湖村养殖基地已有约5000斤娃娃鱼可上市,单条在6至8斤左右。娃娃鱼市场越来越大,价格也较为理想,现有的成品鱼十分畅销。

该镇现有各类种养专业合作社37家,吸纳社员700多人,其中负责人是中共党员的有17家,党员身份的社员200多人。

大旺垌村年轻党员葛炳秋,根据本村竹种植面积多和竹编织历史悠久的情况,成立大坡镇鸿运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竹编织工艺品,大量收购村民初加工的竹条,并雇请当地20多位村民进行编织再加工,大旺垌村村民每年因竹编织加工一项收入就可增加600多万元,为大旺垌及周边村创造了数百个就业岗位。

目前,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该镇12间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3000多户,形成“粤泉蛙”“鸿运竹艺”等“一村一品”品牌,既解决了农村土地集约难的问题,又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还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

驻外支部结对帮扶

按照市委“28+12”结对帮扶部署,大坡镇驻深圳党支部与大坡镇双桥村党支部签约“一对一”结对帮扶,共同推进双桥村“美丽乡村”建设。

大坡镇驻深党支部牵头在双桥村委会注册成立了“金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设立驻深党支部双桥办公室,鼓励支部党员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带领村民发财致富。

目前已完成了双桥村美丽乡村规划和双桥村根竹塘森林生态旅游度假村整体规划,推进村道硬底化和根竹塘一河两岸建设。

同时结对支部鼓励村民流转土地、集约经营,发展绿色农业。金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种植有15亩的夏枣。同时推进根竹塘森林生态旅游度假村建设,已完成清溪绿道建设3公里,新修观光公路3公里。

绿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大坡镇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推进深度贫困脱贫攻坚的实践中,结合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百香果等绿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光伏扶贫发电让人足不出户,坐在家中就能享受阳光‘收入’”贫困户吴柱兴奋地告诉笔者,“每当晴天的时候,我心里就特别开心,通过楼顶上的发电板,坐在家里就能收钱。”

在军屯村村委会和军屯小学的楼顶,4000多平方的光伏电站格外显眼,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蓝色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军屯村、禾田村是光伏扶贫项目的试点村,自国家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实施以来,这两条村正发生着积极的、深刻的变化。该项目实行政府补贴1.8万元设备费,家庭出资3000元,仅一年电费就净收入4000多元。

军屯村村支部书记卢庆亮表示,加入光伏扶贫发电项目的贫困户目前有10多户,他们从光伏发电项目中受益,同时也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收入来源实现了多样化。

禾田村是省定贫困村,珠海市教育局对口帮扶单位,该村以“生态立村、产业富民”为发展思路,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基本模式,大力推动和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助力精准脱贫。通过带动和辐射,全村农户种植百香果热情高涨,目前全村实际参与种植的有200户以上,种植面积超过200亩。全村经济收入一年可以增加200万元以上,人均可以增收500元以上。


作者:姚超贤 冼阳明 吴祖源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