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高州市库 > 新闻报道

南菜北运 托起农民绿色致富梦

——冬季走马高州北运菜基地

2014-01-01 08:46:50 来源:高州新闻378期2014.1.1 三版

“一年种四造,得争分夺秒争时间,高州们农民是不肯让农田休一天假的。”站在泗水镇六匝村的田野边上,村干部杨望告诉高州们。

冬至刚过,这里的农田没有丝毫的颓败萧索,反而放眼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高州们这里是高州市的老牌北运菜种植基地,种北运菜已经有30年历史了。”

四季无闲田,作物接连来

“这里的农田是最忙碌的”,杨望如数家珍地说着一年的耕作时间表:每年3月末4月初,早造水稻秧苗抛下去,7月收割;当天割禾,当天打田当天抛下晚造秧苗;10月初,晚造稻谷一上田,青瓜苗或秋豆苗当天种到田里去;11月下旬,青瓜或秋豆还未收获完毕,春豆的豆种又播到地里去了,等青瓜或秋豆收获完毕,春豆的豆苗已经有一尺多高了;来年3月末,春豆豆苗拔掉当天,早造秧苗又迫不及待抛到田里去了。这就是一年四造的“稻—稻—菜—菜”种植模式。

四季无闲田,自然就四季无闲人。六匝村民杨军雄光着膀子在田里干活,他的妻子则在另一块田里忙乎。“每到摘四季豆的时节,是最忙的。每天清晨天一亮就要摘豆了,人手少的忙不过来,有时晚上也要施肥、除虫。”

开闸就有水,技术听广播

 冬天少雨,但北运菜种植缺不了水。杨望说:“水的问题高州们不用愁。”原来,近年来高州市先后成功竞得了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全省水利建设示范县等一批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全市共投入16亿元,完成了56宗中小型水库和73宗山塘除险加固,修建了3000多宗泵站、水陂,96公里堤防,500多公里干渠、支斗毛渠。“在高州们六匝,就加固了山塘3宗,建设水渠5000多米,水闸一开,水到田里,方便得很,不用等天下雨”。

种田是门技术活,在寒冷的冬季种北运菜更得靠技术。“高州们在长期的种植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政府和农技部门又组织了高州农校的专家前来授课,农业站定期发布指导信息,通过村里的‘村村通’广播一喊,全村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收购到田头,直销到全国

农民种出的北运菜好卖吗?杨望满脸幸福地说:“高州们村就有20多个收购商,与其说是收购,不如说是抢购。收购商的摩托车直接开到田头,秤砣一挂,钞票到手”。在高州市分界镇飞马村,高州们也目睹了北运菜卖俏的一幕。村民邓安旭刚摘满一袋子四季豆,收购商就来到田头收走了。“冬豆还不算理想的,春豆才叫卖得好。今年春季的四季豆丰收期,高州们村不少村民三天就收入过万元。”杨望说。

接着,高州们又来到高州市分界镇南山果菜综合市场。购销老板吕伟钦正忙着指挥40多名工人给刚收来的四季豆浸冰、装箱、装车。吕老板从事北运菜购销已经10多年了,他的收购点一天能发一至两车北运菜,每车货值20多万元。在南山果菜市场,象他这样的老板有40多个。“高州们的直销网点已经遍布北京、郑州、常州、寿光、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等各大城市。这一车北运菜发往郑州,30多个小时候就可以到达那边的直销点”。

据了解,高州北运菜种植面积17.6万亩,品种有玉豆、青瓜、辣椒、茄子等,年产量36万吨,产值11亿元。北运菜生产的发展,使高州市由传统的“稻—稻—薯”耕作模式向“稻—稻—菜”和“稻—稻—菜—菜”的耕作模式转变,并实现了亩产值超万元的目标。

地是黄金宝,人勤田不懒。冬日行走在高州北运菜生产基地,看到的是山清水秀田野绿油油的春天景象,感受到的是高州人民靠勤劳双手圆幸福梦的振奋精神。在这里,有一种力量催人向前,相信实现农民绿色的致富梦指日可待!

采摘四季豆.JPG分拣四季豆.JPG




作者:赖松万,巫一帆,车闻达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