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快乐成长促进会、春晖志愿队、青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越来越多的民间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高凉大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扶贫帮困、关爱留守儿童、环境保护、文明劝导……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
据了解,全市现在市志愿者联合会登记在册的志愿团队有7个,志愿者达11000多人,编外的多达数万人。近年来,在团市委的统筹指导下,各志愿团队累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超过1万次,受益群众达70多万人次。
目前,市志愿者队伍还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项目不断延伸,在全市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其中,市志愿者联合会、阳光志愿者协会、市义工协会、青少年快乐成长促会获“广东省重点培育社会组织”、“茂名市首届志愿服务红荔奖(集体)”等称号;市志愿者联合会、心连心扶贫助学促进会获广东省志愿服务铜奖。车红梅等十多位志愿者被授予广东省五星志愿者。
关注民生,无私奉献
对志愿者来说,志愿服务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对全市来说,志愿服务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团市委书记刘仁生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志愿服务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大型活动,更多的是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以及突发性事件志愿服务。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市志愿服务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志愿者联合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行动,助力“平安高州”建设、生态建设、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今年10月21日至22日,团市委组织市志愿者联合会200多名志愿者配合市平安办深入全市28个镇(街道),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就社会治安公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全面收集基层群众对于平安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当中,志愿者们还通过案例说法、派发宣传单张、赠送印有平安创建宣传标语的购物袋等方式,对受访群众进行了防抢、防盗、防骗、防拐等知识宣传,在广大基层群众中营造了平安创建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创建平安幸福高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自我市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以来,团市委充分发挥平安志愿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多次组织引导志愿者主动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排查、义务巡逻、禁毒宣传、平安知识宣传等活动,努力在广大基层群众中营造了平安创建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广大基层群众都了解、关心、支持我市的平安创建工作。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生态高州、绿色高州的号召,引导有车一族节能减排,提高我市绿化成效。去年3月,市志愿者联合会配合团市委等单位开展冼太圣母湖义务植树活动,打造了“车友林”和“青春林”两个义务植树基地,种植树苗15000多棵。
与此同时,市志愿者联合会还相继开展了“3﹒12植树造林”、“保护国土资源”、“青春绿万村”、“我为家乡添新绿”等志愿活动。志愿者参与各项活动累计5000多人次,植树30000多棵,发放各类环境保护宣传资料25000多份。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美丽幸福高州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9﹒21灾区卫生保洁”、“城乡清洁工程”、“清洁家园”、“环保宣传图片展”……,类似志愿服务活动不胜枚举。志愿者行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始终服务于社会需求,务求用文明的行动,树起城市文明标杆,推动社会幸福和谐。
除了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中心工作,市志愿者联合会在团市委的指导下,还围绕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等问题,开展了“扶贫济困健康直通车”、“交通安全、文明出行志愿宣传”、“农村青年思想引导”、“大学生三下乡”、“救助社会特殊群体”等平凡而有意义的活动。相继打造了“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建设希望小学”、“打造希望家园”、“建设爱心图书室”等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志愿者联合会共动员志愿者采用“1+1”结对帮扶形式,结对帮扶了2000多名留守儿童,建设希望小学21间,希望家园8间,爱心图书室5间,幸福厨房3间,直接受益的留守儿童达5万多人。活动让广大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在一次次爱心奉献中,他们把希望带给失学儿童,把欢乐带给孤寡老人,把医药带给患者,把方便带给残疾人,把科技带给农民,把援手伸向下岗职工,用无私奉献帮助受困者走出困境,使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深切感受到志愿者们的关爱。
整合资源,内强素质
目前,全市共有市义工协会、阳光愿者协会、心连心扶贫助学促进会等7个志愿团队,160多支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形成一支在册11000多人、编外多达数万人的志愿者队伍。
在各类活动现场,人们时常可以看到身穿橙色、绿色或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其间为市民提供志愿服务。市志愿者联合会是如何科学统筹和协调这支庞大的志愿服务队伍,使之为社会提供更高效更优质更专业的志愿服务呢?
据介绍,市志愿者联合会的前身为市青年志愿者(义工)协会。为了进一步规范协会的管理和整合资源的能力,2011年5月更名为市志愿者联合会,作为全市志愿服务的统筹协调机构,指导、协调全市各级、各行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全市志愿服务的统一调度。目前,市志愿者联合会逐步建立健全了招募、注册、选拔、培训、考核、表彰管理体系,形成了较规范的“协会-总队-支队”梯级服务网络。
“为进一步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快速便捷的网络平台,团市委正在建设高州市志愿者网站平台,将于近期正式启用。网站平台启用后,将以网站的形式实现志愿者注册、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务评价及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志愿服务需求公开、志愿服务活动新闻发布等六大功能。志愿者网站将为我市志愿者搭建一个交流学习、资源共享、宣传发动的综合平台,将有效推动我市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团市委书记刘仁生说。
对于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市志愿者联合会坚持低门槛的准入制度和高标准的监督评估制度并举,吸纳民间“草根”组织加入志愿联合会,最大限度地调动民间积极性来参与志愿者服务,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同时,通过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板、现场宣讲等方式,唤起公众的志愿服务意识;通过畅通网络、电话或直接报名等招募渠道,使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为提高志愿者的质素,志愿者联合会开设“志愿者学堂”对志愿者加强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志愿队伍。对于普通志愿者,联合会通过初次培训、阶段性培训和临时性培训等方式,进行基础性普遍培训;对于骨干志愿者,采取集中轮训、参观学习、经验交流、考察观摩等方式进行提高性重点培训。通过对志愿者的素质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志愿服务水平。
去年11月2日,团市委联合市志愿者联合会举办了一场大型的市志愿服务岗位能力骨干培训班。邀请了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副总干事邵振刚讲师和2010广州亚运开闭幕式志愿者团队主管何金鹏讲师,为学员讲授志愿者与志愿服务概论、志愿者文明礼仪与基本急救技能、志愿服务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我市志愿者骨干的专业知识和组织、沟通、交流的能力,为全面提升我市志愿者的服务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志愿者骨干队伍,促进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8月,经过多方努力,市志愿服务大楼在市区光明路举行揭牌启用仪式,全市7个志愿服务队进驻新办公大楼,有了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互补、交流一体化的平台。
打造品牌,外树形象
在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市志愿者联合会逐步摸索形成了品牌化运作、社会化运作、项目化运作等工作模式,并综合运用到志愿活动中,不断促进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
品牌化运作——将重点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热点结合,以多项内涵深刻、生动形象的工作品牌为平台,凝聚志愿服务力量,服务社会需求,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积极的品牌效应。多年来,联合会着眼于各类服务需求,塑造出“朝阳行动”、“南粤会亲”、“关爱留守儿童”、“刘杰夫助学”等一系列亮丽品牌,引领志愿者勇开文明风气之先,服务和谐社会和幸福高州的构建。
社会化运作——树立全面资源观,以青年志愿者工作为纽带突破区属概念,全面整合区域资源。例如,邀请各机关单位团委书记担任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积极开发适合各机关单位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区域良性互动。大力加强“区校共建”,广泛引入大学生志愿者资源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项目化运作——以志愿服务工作项目为载体,系统规划一段时期、一定领域的志愿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志愿者联合会牵线搭桥作用,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双方的直接联系,明确服务内容,突出工作重点。目前,学雷锋活动月志愿者项目、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一助一”结对助老、助困、助孤、助学、助残项目等运转良好,已成为志愿者日常化志愿者服务活动。特别是近几年来,联合会致力培育义工、春晖、阳光等助残志愿组织,帮助他们各自结对1个残疾人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了常态化助残服务。
未来,市志愿者联合会将进一步整合社会的志愿服务资源,规范志愿者管理,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志愿服务新兴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覆盖群体和空间范围,为实现高州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更大的奉献。